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7日电 (吴平华 樊永红)为进一步提高儿童关爱保障水平,2月至3月,共青团宜宾市委联合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等单位,在宜宾市开展“青”春走基层——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调研活动,旨在通过调研,摸清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现实需求和实际困难,根据调研情况,持续完善关爱服务体系,顺应百姓期待,增进民生福祉。

这次活动走访全市97个抽样点位,覆盖86个乡镇120余个村(社区),实地走访调研儿童及家庭502户……两个月里,调研团队上山下乡、走村入户,用青春走基层,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
聚焦民生关切 关注儿童成长
对学龄困境儿童开展心理健康康复救助,修订出台低保、特困人员、孤儿等特殊困难对象帮扶政策,对符合条件的7—16周岁困境儿童的居住房间实施宜居改造提升……1月2日,2024年第一个工作日,宜宾以“现场调研+工作会议”形式召开全市民生工作大会,会上发布的宜宾市2024年“宜美家园共同创造”十大惠民行动,进一步鲜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宜宾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市人民。

十大惠民行动中,“宜学优教”“宜居和美”“宜有众扶”等惠民行动都提到了对困境儿童的关爱与帮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民生工作大会精神,共青团宜宾市委迅速响应。通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以市县两级团委机关干部、成都工业学院专家为主,同时由大学生志愿者、西部计划志愿者等青年力量组成调研团队,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两类儿童家庭情况、“童伴之家”对儿童的帮助情况、两类儿童对开拓眼界的诉求、两类儿童学习生活情况、两类儿童安全、身心健康状况等。
“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关爱和保障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谈到此次围绕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青”春走基层全市调研活动,共青团宜宾市委副书记陈原野表示,本次调研集结了政府和高校的力量,有市县两级团委机关干部、高校专家,还有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通过合力走访基层调研,和镇、村干部一起找准关爱两类儿童的关键点,解决儿童和家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青”春走基层 实践悟民生
三月的宜宾,阳光温暖,春意融融。
实地走访调研、召开工作协调会、召开专题调研工作部署推进会、召开调研走访与数据分析推进会……调研团队的三月忙碌而充实。
根据已完成的调研工作进行预期效果表征预判,调研团队发现,“童伴计划”开展的实效明显,“童伴之家”活动类型丰富,在留守、困境孩子兴趣爱好培养、学习指导、陪伴关爱等方面起到了较大帮助作用。
在屏山镇鸭池村童伴之家,14岁的小蒋是调研团队的调研对象之一。小蒋父母离异,从小跟着外婆长大。性格内向的她自参与“童伴之家”活动的变化立竿见影,从开始的不发言不交流到现在成为了每次活动的“小老师”。
根据调研数据分析,超过一半的孩子表示“童伴之家”开展的每次活动都参加了,并且普遍认为自己受益很大。相比于参与“童伴计划”的孩子,未参与“童伴计划”的留守、困境儿童则在眼界与生活积极性等方面表现出较明显差距。
“我们为最大程度地保证数据样本的科学性,设计了高效的调研路线,接触了很多平时很难了解到的留守儿童信息,收集到了他们的实际需要,希望我们的调研报告能够反映实际问题并帮助到他们。”刚完成实地调研的成都工业学院大学生志愿者龙坤说,在之前的一个月,他随第一调研队共计走访了33个抽样点位。
“这也是一堂饱含深意的思政课,让我了解了青年的担当和祖国的需要。希望明年毕业后能当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继续服务基层。”龙坤坚定地说。
察实情出实招 为民服务解难题
随着调研项目推进,目前已完成的有效样本进度为98.9%,符合整体预期进度。目前调研活动已经完成样本采集,进入数据分析阶段。
“我们联合市委政法委、市人民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民政局相关负责同志对调研主题和提纲进行充分谋划、反复修改,集众智、纳众策,也与区县团委、高校召开多次推进会,为的就是能够让调研更加科学、取得实际成效,解决实际问题。”陈原野说。
据统计,2月24日至3月20日期间,调研团队目前已走访全市97个抽样点位,覆盖了86个乡镇120余个村(社区),实地走访调研儿童及家庭502户,线上线下访谈乡镇干部、童伴妈妈等近500人,召开推进会7次、座谈会15次。
“下一步,我们将基于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深度且科学了解我市两类儿童的生活、思想现状以及实际需求,结合‘童伴计划’,为下一步全市儿童的关爱行动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调研团带队老师刘学美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