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向“新”而行 泸州纳溪提“质”图强
2024年05月11日 16:2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1日电 (丁俊皓)2023年以来,泸州市纳溪区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全区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45亿元,同比增长16%。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4家,同比增长18.6%。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纳溪如何发力?一个个产业新场景给出了答案。

泸州纳溪经济开发区 丁俊皓 摄
泸州纳溪经济开发区 丁俊皓 摄

  向“新”破题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引领”。

  近日,在纳溪区人民医院,骨科主任郭隆森在临床中通过中创新影多模态三维医学影像融合处理软件,以三维可视化技术精准辅助手术,确定患者骨骼受损情况,避免手术损伤。“该项目利用自主研发的影像处理软件,以特有算法将患者的CT/MRI影像数据,构建成三维可视化模型,还原患者手术区域病灶与周边组织关系,临床医生可借助该软件制定最优手术治疗方案。”成都中创五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勇介绍。

  在纳溪区,像成都中创五联科技有限公司一样的科技创新企业不在少数。近年来,纳溪区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聚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引进中重(泸州)特种机器人生产基地、中国电信天翼云川南中心项目、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等。

  提“质”奋进推进现代生态新城建设

  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找准区域自身创新禀赋,补齐短板,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模式。

  走进位于泸州新经济产业生态园的四川明德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条条自动生产线正有序运行,20余台智能机器人在不同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一颗颗面积为3.2×2.5毫米大小的石英晶体谐振器迅速完成镀银,射孔的激光在监控显示屏上闪烁着小火花,机器人为刚通过切环生产线的石英晶体谐振器做最后的检测。指挥中心平台上,生产数据实时跳动,不断刷新。四川明德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工厂采用工业4.0智能制造系统,与传统生产线相比,生产效率提高260%,用工减少47%,生产成本降低43%。

  类似的场景还出现在智能化改造后的宏图物流园区。车辆进出、货物出入量等,只需要打开应用APP,工作人员就能实时查看,司机可快速完成装卸货,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宏图智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深耕物流行业18年,实现了从传统物流企业到数字驱动型高科技物流企业的蜕变。目前,宏图智能的企业客户有400余家,大部分是行业或区域龙头企业,覆盖食品、钢铁、化工、家电、建材等支柱性产业,网络服务司机客户52万人。

  近年来,纳溪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等重大机遇,实施支持科研创新系列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力度,激励科研人员创新创造,鼓励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助力,走出了一条服务省市大局、彰显纳溪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现代生态新城建设。(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