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射洪:夯足优待含金量 贴心服务再升级
2024年06月07日 17:4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7日电 (邹立洋)军人身许国,全民尊其家。作为对军人贡献的特殊认可,优待证不仅是他们享受优待福利的重要凭证,更代表着国家对退役军人的尊重和关怀。优待证申领发放工作开展以来,射洪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不断提高优待证的“含金量”,让小证件发挥大作用,小卡片体现“大尊崇”。

何思全领到退役军人优待证。射洪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何思全领到退役军人优待证。射洪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措施更实便民利民服务暖心

  “没想到党和政府从来没有忘记我们这样的老兵!”刘明志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今年已是101岁高龄,出入都不方便。工作人员登门办证的做法让老兵感慨不已。

  怎样才能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退役军人心坎,切实解决退役军人因身体原因无法办证的现实困难?金华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派出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采集信息、填表、拍照,不到十分钟就完成了优待证手续的办理。

  暖心的服务,让退役军人陶武义和家人也省去了烦扰。

  陶武义不仅患有严重肺病、需卧床吸氧,而且退伍证已经遗失,一想到复杂的手续和流程就让他和家人望而却步。了解情况后,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到武装部复印他的入伍退伍资料作为佐证,然后上门采集信息、拍照。目前,陶武义已经成功申领优待证。

  优待证申领发放工作开展以来,射洪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务实工作举措,对高龄、因病行动不便等特殊对象,及时摸底造册,并依托市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组织工作人员和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小分队上门办理优待证,切实打通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让广大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获得感更足。

  保障更优流程简化应办尽办

  “不到二十分钟就办理完成,没想到这么快!”退役军人李潇对平安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优待证流畅的办理体验给予高度评价。

  然而,高效快捷的办证背后,与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充分准备、高效保障和流程优化密不可分。

  办理优待证需先完成建档立卡系统信息录入,填报项达9大类共286项;优待证对照片的要求极高;全市3万余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优待证申领制发同步进行。

  任务重、要求高,加之退役军人年龄和学历的差异,要高效完成全市优待证办理工作并非易事。在射洪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琪看来,应办尽办、能办尽办,让每一个退役军人享受到国家的优待政策,必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市建成服务中心1个,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23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351个,并按标准完成阵地建设。

  开展集中规范化培训7次,对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开展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熟悉政策文件,熟练系统操作。

  为了尽可能减少现场办理时间,服务站将2类信息表下载链接和纸质表格提前送到预约对象手中,并由网格员指导完成填写。给在外工作的退役军人提供村干部、亲属委托办理服务,确保不漏一人。

  采取预约发号、分时段错峰通知、分村(社区)集中办理等形式,预先告知所需材料和办理流程,预约对象提前做好准备,避免窗口拥堵。

  成色更足优惠优先优待升级

  2024年大年初三,对于瞿河镇退役军人高思亮来说是特别高兴的日子。这一天,高思亮父亲的80岁寿宴在镇上的饭店举行。

  没有想到的是,结账的时候,工作人员提醒说如果是退役军人还能够享受优惠。高思亮亮出优待证还额外优惠了近1000元餐费。顿时,周围送上一波羡慕的目光。

  这是高思亮第一次享受到优待证带来的实惠。如今,这张小小的红色卡片,成为了他用得上的荣誉凭证和看得见的精神激励。

  努力让退役军人享受到更多的优惠项目,退役军人的获得感才会更有保障,幸福感更会持久。

  据悉,射洪市公安局政务中心和各派出所户政窗口共设立16个“拥军优属绿色通道”;射洪市中医院推出优待人员终身免收门诊挂号费、优先享受就诊、检查、取药等服务、享受体检8折优惠等优待项目;射洪市第一批优待项目清单已经发布,涉及医疗、文旅、交通等三个方面8个小项。第二批优待项目清单已经确定即将出炉;230家企业(门店)被授予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企业、拥军企业、拥军商店,为现役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就业(创业)、餐饮、住宿、零售、观影等方面优先优待优惠服务。

  从吃、住、游、购等方面多领域、多渠道拓展优待项目,射洪进一步完善优待目录清单,拓展优待证使用场景、扩大优待证使用范围,推动优惠优先优待升级,让优待证“含金量”更高、成色更足。

  “真正让优待证切实承载起退役军人、其他优抚对象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李琪介绍,下一步,射洪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持续在推动优待政策落细落实上下足功夫,畅通崇军优待服务“最后一公里”,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持“证”有所“优”、有所“享”、有所“感”,真正在全社会营造拥军优属浓厚氛围。(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