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0日电 (吴平华 黄平)近年来,宜宾市坚持社区减负、赋能、立制同向发力,纵深推进社区减负增效,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社区减负,群众享福。”社区工作者轻装上阵,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民实干上来,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点赞。
减负增效:走家入户的质量更高了
9月6日上午11点左右,入秋后的宜宾仍热如酷暑。叙州区柏溪街道崇德社区网格员丁娟在工作中,发现城中花院小区出现环境卫生问题,居民反映比较强烈。随即,丁娟通过“网格E通”将情况上报叙州区综治中心,问题很快就得到了处理。

“以前我负责联系服务4800多户居民,现在负责联系服务约300户居民……”丁娟说,同样的工作时间和精力,由于户数的减少,带来了服务质量的提升,平均每户上门服务的时间和次数更多了,网格情况更清楚了。
为何丁娟联系服务的居民户数大量减少?这里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拆分超大社区这个减法,二是增加网格员这个加法。

为给社区减负增效,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23年6月,有约5.8万人的超大社区——叙州区柏溪街道岷江社区“分家”,拆分成岷江社区和崇德社区。当年9月起,有2.5万余名居民的崇德社区正式运行。丁娟同步从以前的岷江社区网格员转为崇德社区网格员。此外,2023年以来,叙州区在原有226个综合网格的基础上新增339个综合网格,同步新增339名网格员,崇德社区的网格员也随之增加。
“超大社区拆分前面积过大,社区事务点多线长、面宽量大,基层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力不从心,影响社区服务效能和群众获得感。”崇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代红说,现在社区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解决居民的问题和诉求,社区工作者和网格员走街串巷、走家入户的频率大大提高了,为居民提供了更加精细化的服务。
据悉,宜宾市坚持在“减负”上下功夫,聚焦社区服务面积过大、行政事务和机制牌子多等难题,持续为社区“松绑”,顺应人口变化动态调整社区规模,实施超大社区、超大网格专项治理,综合考虑辖区人口、地域面积、物业覆盖等指标,稳妥有序拆分3万人以上、辖区面积过大的社区13个,拆分3000人以上网格383个。
同时削减准入事项,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协助事项、负面事项“三张清单”,常态化开展报表、检查、评比、微信群、APP“五多”问题清理,推行临时进入社区事项部门联审机制,社区协助事项由108项减少至43项。此外,社区外部平均挂牌降至3块。
科学赋能:“油箱”里不缺油了
近年来,在宜宾市委组织部的主导下,市、县(区)两级常态化开展村(社区)干部“大比武”“大练兵”,基层治理骨干队伍能力素质得到整体提升。
7月26日,翠屏区第四届村(社区)干部“大练兵”活动落下帷幕。多届“大练兵”活动的成功举办,不断提升了翠屏区村(社区)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成功培育市级“社区名师”3名、区级“社区导师”6名,逐渐形成促进党建和治理工作深度融合的金字招牌。这是宜宾市为社区赋能的一个缩影。
“作为参加了首届‘大练兵’的‘老运动员’,我现场观看了第四届‘大练兵’,感觉一届比一届好,每次都能学到新东西。”翠屏区大观楼街道仁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市级“社区名师”张影说,“大练兵”活动和名师一对一、一对多交流培训等,让社区工作者收获很大,大家感觉“油箱”里不缺油了。
在为社区减负增效的同时,宜宾市坚持在“赋能”上作文章,通过力量赋能、资源赋能、工作赋能,为社区“加油”,让社区动能充足、干劲十足。
链接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宜宾学院等在宜高校,对社区工作者开展学历提升和职业资格教育。深化社区书记技能比武,每年遴选10名优秀社区书记担任市级社区名师,常态化开展领题攻坚等帮带活动。
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整合驻区单位资源,广泛组织在职党员报到,通过项目认领、共建共享、季度轮值等方式,集成1200多个项目投放社区。
探索赋予社区对清单外任务的拒绝申诉权、逆向评价权等,推动社区评价镇(街道)、县(区)级部门,评价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仁和社区工作者文洁对“赋能”感触很深。她说,到社区工作一年多来,通过参加培训等方式加强学习,增强了自身素质,提升了服务居民能力,工作很快就步入了正轨。
群众享福:获得感幸福感更强了
减负后,社区工作者的时间和精力去哪儿了呢?
在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9月7日下午,约40名儿童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三江新区白沙湾街道构庄社区组织举办的“社区课堂”,兴高采烈地制作象征团圆美满的月饼,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接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今年6月以来,三江新区选择居民较为集中的洗马池社区、构庄社区、白利社区和职工较为集中的嘉信社区、志城社区,分类试点打造“社区课堂”样板,每周六、周日开展互动体验、户外研学、参观企业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居民免费参加。截至目前,三江新区“社区课堂”已累计开课160余次,惠及青少年儿童5000余人次,受到广泛欢迎与好评。每次线上征集参与者,名额几乎都是“秒光”。
据悉,宜宾市通过制定实施“社区减负增效20条措施”、动态监测等举措和机制,推动社区减负常态长效化,腾出更多时间抓好社区治理和服务等工作,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现在社区举办的活动越来越多了,服务越来越精细了。‘社区课堂’让孩子耍得开心有收获,我们家长也很放心。”三江新区沙坪街道嘉信社区居民王萍开心地说。
叙州区柏溪街道崇德社区居民王羲说,超大社区拆分后,到社区办事更近了,也更方便快捷了,以前有时要排队20分钟,现在几分钟就搞定了。
“不少居民以前叫我们‘表哥’‘表姐’,觉得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就是报表、填资料。”嘉信社区代理副主任李月玲说,“减负之后,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了。”
宜宾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宜宾市接下来将进一步深化社区减负、赋能、增效,通过构建投诉举报、暗访曝光、逆向评价等多维监管体系,持续纠治违规问题,分层分类开展提能培训,举办全市社会工作创新大赛,提升基层治理服务能力,统筹抓好群众性文体活动和社区“宜邻课堂”两个载体,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让减负效果更加可感可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