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7日电 (郭松平)近日,在泸州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内,四川国康药业有限公司正加班加点赶制年末生产订单。
黄芪片,作为该公司拳头产品,在今年已生产约100吨,主要销往华东、华南、华中等区域,拥有全国70%的市场份额。然而,这样一家市场广阔、劲头十足的企业,最近遇到了资金困难。
泸州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在常态化走访中,发现该企业急需1000万元资金用于产地直购500吨黄芪片原材料。这条来自一线“企业端”的关键信息,通过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到达泸县发展和改革局手中。
泸县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是由各镇(街道)、县级各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参与,推动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发力,按照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三个工作目标,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是打通普惠金融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
为搭建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县发展改革局即刻开展协调工作,一边对企业生产经营和需求情况进行核实,一边和银行积极对接,全力协助企业获取放贷,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通过评估、授信等程序,国康药业在1个月之内快速获得了银行放贷资金1000万元,顺利地在药材原产地购买到生产原材料,为保质保量完成年终生产任务打牢坚实基础。
国康药业副总经理石万棋说:“本次融资为企业生产实现降本增效。我们将继续新药研发和扩大生产,以实现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
“我们将持续动态摸排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针对部分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将建立‘一对一’服务方案并予以解决,实现夯实县域小微企业健康成长基础,促进企业进一步良好发展的整体向上态势。”县发展改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春表示。
今年以来,泸县通过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积极助企纾困,共梳理出信易贷、科创贷、龙城兴园贷等县域金融机构信贷产品120余个,组织走访小微企业700多家,推荐企业500多户次,累计授信企业贷款金额超12亿元。
同时,泸县积极组织“政、银、企”座谈会、科技金融等融资专场活动10场次,开展“益企+”产融暨智改数转政策巡诊等系列活动,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慢、贵”等难题,助力县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