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城武术上榜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国政府网截图)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10日讯(记者 何佳欣)国务院6月10日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四川14个项目入选,青城武术榜上有名!

青城武术非遗传承人将青城武术发扬光大(刘绥滨提供)

现任青城派掌门人刘绥滨带领学生练习青城武术(刘绥滨提供)
青城武术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地区,拥有近两千年的历史,齐名少林、武当,为中国古代武术四大门派之一,被联合国确定为青城山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城功夫作为一支独秀承载着中华智慧和民族精神,在美丽的青城山下得到传承和发扬。
据了解,青城武术是伴随古蜀文明和中国道教的勃兴发展起来的。武术作为道教丹道修炼的重要方法,是道学文化的重要载体。青城山在武术界向来有“回水沱”之称,佛、道及民间不同武术流派在青城山交流、碰撞与融合,最终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的青城地域武学文化。其以拳术为主的青城派已继承37代;以功法为主的龙门派已传17代。
据悉,都江堰市于1913年成立“灌县武士会”,1930年成立“国术馆”,1983年成立青城武术协会;1985年成立青城武馆;1999年成立青城派武术学会(后更名青城文化研究会),其它如“道君武馆”“四川青城功夫研究会”等组织也于上世纪90年代先后成立。青城武术传播20余个国家和地区,单在都江堰市就有万人以上习青城武术或以其作为强身健体的群众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