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9日电 (袁玉华)日前,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开启试运行。在二楼平台的文化活动区,一把直径为3.5米的大型红色龙凤分水油纸伞格外醒目,增添了文化氛围。

据泸州分水油纸伞第七代传承人、江阳区民盟盟员毕原绅介绍:“作为国家级非遗,泸州油纸伞起源于明末清初年间,技艺传承至今,有‘中国油纸伞的活化石’和‘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等美誉。这把定制的分水油纸伞以红色为主色调,加上‘龙、凤’图案,在文化活动区可谓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承担着营造文化氛围的使命。”除了定制的大型分水油纸伞,还有近200把小型分水油纸伞亮相大运会,共同展现江阳元素和文化魅力。
亮相的这把泸州油纸伞还有“特殊使命”。据主媒体中心文化活动专员钟红均介绍,各国媒体记者可在“许愿卡”上写下心愿,悬挂在油纸伞下。因此,这把分水油纸伞又被称为“许愿伞”。成都大运会闭幕后,“许愿伞”作为藏品,将被成都大运会博物馆收藏。
据悉,作为大型国际体育综合赛事,成都大运会将吸引世界各地运动员参赛,是展示城市形象的良好舞台。因此,市品牌办通过与成都大运会执委会沟通交流共同策划,确定了分水油纸伞为“许愿伞”,将其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随后,根据主媒体中心二楼文化活动区场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定制直径3.5米的分水油纸伞。
和普通分水油纸伞相比,大型油纸伞在制作上不仅难度更大,需要的时间也更长。据泸州分水油纸伞销售负责人介绍,公司目前在生产的大型油纸伞直径一般为3米,在接到定制3.5米直径油纸伞的任务后,公司6名员工通力协作,用时超过20天才完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