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四川日报

四川元素点亮央视中秋晚会
2023年09月30日 09:52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曹惠君

  四川风景亮相央视中秋晚会。中秋晚会节目组供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边钰 王培哲 宁宁 刘川

  9月29日晚,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与全球观众见面。今年的中秋晚会沿袭篇章式结构,分为《月涌大江》《江水三千》《江月年年》3个篇章,以郎朗与四川交响乐团根据《长江之歌》改编的交响乐章作为串联。

  整台晚会坚持“唯美、真挚、抒情、浪漫”的艺术追求,在天涯共此时的温馨氛围中,让全球华人共寄团圆之思,共念家国深情。

  晚会具有鲜明的四川特色、四川风情,让人们在意蕴深厚的巴蜀文化里,遇见中华文明华彩。

  三江口美景自然入画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宜宾是“万里长江第一城”。今年中秋晚会主舞台,就选在三江交汇处的宜宾长江公园。

  晚会搭建起直径60米的水舞台,和三江口的水景融为一体。在舞台边有一面由4部分组合而成、可以360度旋转的大屏幕,结合舞台中央的视频“镜框”,全方位地呈现出三江口的独特美景,形成“AB面”舞台。通透结构的主舞台设计,位于主舞台中央的视频“镜框”,配合周边环绕的可移动屏幕,以及环绕式布光和镂空结构的灯架布置,将三江交汇处沿岸的美景最大程度地融入节目中。

  参与此次晚会表演的宜宾市川剧团领队杨俊说,充满地域特色的舞台设计,给表演者提供了更加灵活广阔的展示空间。宜宾市川剧团此次表演的许多灵感,就来自舞台设计中的山水元素。

  除主舞台外,晚会在宜宾多个鲜明地标性景点设置外拍场景录制,实现四个演区拍摄。晚会中,外景拍摄镜头涉及李庄古镇月亮田、夹镜楼、白塔、流杯池、石海溶洞、宜宾长江大桥等实景,与主舞台中央的“水池明月”遥相呼应,融为一体,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氛围,共同传递中秋主题。

  展现五种文化意象

  整台中秋晚会,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养分。

  晚会紧紧围绕长江文化,从历代诗人描写长江的诗词经典名篇中汲取营养。3个篇章分别展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豪迈气势,抒发“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的乡愁思念,挥洒“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厚重情怀。

  主创人员介绍,晚会以郎朗与四川交响乐团根据《长江之歌》改编的交响乐章作为串联,20多个节目围绕诗、酒、月、水、竹五种文化意象展开,通过独唱、对唱、交响乐演奏、舞蹈等形式,呈现中秋团圆与家国情怀相融的温馨氛围,并以此诠释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似仙阙楼台、若瑶池胜景的宜宾兴文石海天泉洞,形成地质年代距今约300万年。在这里,谭维维与哈萨克斯坦歌手迪玛希,还有来自喀麦隆、印度尼西亚、尼泊尔的3名乐手,共同演绎“一带一路”的动人乐章。

  毛晓彤和好妹妹以《月》寄情,或泛舟水上,或穿梭于有着“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的李庄古镇中。李庄古镇有14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还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居住了6年“人间四月天”的旧地。

  历史与现代的创新表达

  9月,2023“两岸情·李庄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在李庄举行,吸引近千名台湾各界人士参加,共同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共促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

  “晚会把李庄选为外拍地之一,传递了海峡两岸共同庆祝佳节,共享团圆的意思。”宜宾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李庄古镇近年来新建成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中国营造学社陈列馆,并升级景观设施,扮靓“颜值”,同时提升古镇景区文化旅游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建设。

  “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诗词出现在歌手周深的《光亮》歌曲中,唱出人生的豁达和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晚会将古代文学作品与传统乐器融入文艺节目表演中,并拓展拍摄环境,在历史人文景观处展现诗文经典与现代时尚的创新表达。

  在宜宾市流杯池公园,井柏然和郁可唯演唱了以思念为主题的歌曲《不染》。在峡谷之间,身着古朴服饰的自得琴社的青年乐手们,抚古琴、击大鼓、吹笛……伴随着谷底缓缓流泉声,与青年演员碰撞出“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浪漫共鸣。

  晚会上,杨幂和刘瑾睿带来的中国风歌曲《若把你》,利用层次丰富的舞台效果,生动呈现了烟雨朦胧的宜宾蜀南竹海。

  “四川越来越美,越来越好,为我的第二故乡感到骄傲。”在宜宾屏山开展东西部协作的浙江海盐干部缪李伟表示,央视中秋晚会助力宜宾城市文化和形象更好地显示,也让美丽四川的形象深入人心。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