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23日电 22日上午,由四川省文化馆、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南充市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长篇小说《芸生》创作研讨会在蓉举行。四川文学界、艺术界的众多大咖汇聚一堂,探讨交流《芸生》的创作历程、创作体会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面貌和人性光辉,让更多的人关注基层作家,关注乡村文学题材创作。
在研讨会上,《芸生》一书作者宋英向四川省文化馆、南部县文化馆现场赠书,并分享了他的创作心得。《芸生》是以若干凡人小事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从芸芸众生的视野境界反映特定的社会历史面貌,透视出人性的善恶美丑、时间考验和文学价值,并呼吁每一个人脚踏实地地做好事情,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西华师范大学教授何希凡,四川省作协小说专委会副主任杜阳林、南充市作协副主席皮敏、《大中华文学》主编曾令琪、南部县作协副主席杜明权等现场畅所欲言,从文学创作、思想表达、作品价值等方面对《芸生》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点评。
读者元卿真切地说,小说《芸生》语言质朴、干净、素简,饱含情感,以小见大,通过主角的曲折经历反映了中国近半个世纪城乡历史变迁的宏伟画卷,为广大读者和写作者提供了一段珍贵的纪实历史。
“《芸生》书名就反映出作家的野心和用心,试图以主人翁的人生折射出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和时代画卷,这在小说手法上看似平常,却又是冒险的,因为这样的书名隐喻,容易把读者期望值一下就提得很高!”自由艺术家黄家波认为,文以载道,道之大,无外乎人性,故文学即人学。小说《芸生》以少年宋芸生成长经历和人生轨迹为线索,描绘了从抗战到文革时期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里,川北乡村宋家院子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以小见大反映了中国近半个世纪城乡历史变迁的宏伟画卷,折射出一代人的人生命运和坚韧奋进的人性光辉,这在如今浮躁的现实社会中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作品《芸生》既有丰富的生命感受,又有深刻清晰的历史认知,通过描述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坚韧。作品的地域特征非常明显,对川北的风俗描绘非常到位,这对作者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开阔读者眼界、扩展知识面都有很大意义。
“本次研讨会是一次成功的文学活动,是四川省文化馆和四川省作家协会为落实作家服务的系列举措。”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张渌波谈到,通过深入探讨作品创作历程和作品内涵,不仅加深了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参与到文学创作中来,共同推动四川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