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4日电 (杨勇)8月23日,由罗江区委宣传部、罗江区融媒体中心组织开展的“乡村振兴看罗江”——全国主流媒体大型采风活动在德阳市罗江区举行,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国际在线、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等20余家主流媒体记者齐聚德阳市罗江区。活动首站走进李调元纪念馆,穿越时空与“全才大学者”隔空对话。

据了解,出生于四川绵州罗江(今德阳市罗江区)的李调元,是清代文学家、诗人、戏曲理论家、藏书家,是“清代蜀中三才子”之一,曾编撰《函海》丛书,组织川剧伶班,推动川剧的兴起,以对川菜、江南菜等饮食文化的独特见解,编纂了第一部川菜菜谱,被人民誉为“川菜川剧之父”,2020年被评选为第二批四川省历史名人。
为纪念李调元对巴蜀文化复兴和清代学术繁荣所做的贡献,上世纪80年代,罗江修建了李调元纪念馆。李调元纪念馆位于罗江城区玉京山,展厅设在玉京山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乐宫,占地20余亩,2001年起正式对外开放。2024年,罗江区委、区政府为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在原来的基础上,投入资金2400余万元,将李调元纪念馆建设成为“调元文化公园”。据罗江区文广旅局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提质改建后,调元文化公园已成为市民瞻仰历史名人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走进新改建的李调元纪念馆,通过接待广场和正大门,传统风貌的入仕之梯映入眼帘,一旁静谧的听琴处、矗立的李调元诗碑林、朴素的景乐梵钟亭、颇有文气的环翠轩,保存完好的“文峰函海”雕像群……随处可见古蜀深厚的历史纹理。另外在桑梓楼还设有国立六中四分校校史馆,记载着发生在罗江的一段红色历史。
近年来,罗江区持续做好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深挖历史名人时代价值,推动调元文化普及传承。目前,已撰著《李调元文化研究述论》《李调元编年事辑》《巴蜀才子李调元》等专著10余部,并持续举办“川菜川剧文化周”、调元诗词诵读大赛等群众文化普及活动,出版发行地方文化普及读物《桑梓漫谈》,不断扩大调元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