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长篇小说《今夕何年》正式出版
2024年10月15日 10:1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5日电(朱源) 近日,资深媒体人、四川作家李传君新作——长篇小说《今夕何年》由云南出版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据悉,这是李传君继长篇小说《西滩记》《前夜》《乡愁》之后,又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力作。

  这部小说反映了一代农村出身的“70”后在30多年岁月里艰难的奋斗历程,时间跨度长,空间维度广,从1985年到2019年间发生在祖国东西南北广阔地域上的动人故事,集中在300余页20余万字的书中。故事人物众多,以主人公肖荣重病住院,先后一共经历了六次脊柱穿刺手术为线索,一次次闪回主要人物三十余年间的诸多事件,将原本散乱的人生繁杂巧妙展现在一个个联系紧密又相得益彰的精彩情节中。小说章节环环相扣,自始至终充满着扣人心弦的吸引力。

 长篇小说《今夕何年》封面。李传君 供图
长篇小说《今夕何年》封面。李传君 供图

  该部小说涉及内容是一个冷僻严肃的题材,即农民工维权。主人公肖荣初中毕业到部队当兵,转业后到丝绸公司当电影放映员,后下岗自学法律,走上农民工维权之路。因军人的性格加之满满的正气,他的工作总是不断挑战难以想象的压力与风险,这样年复一年地坚守与磨炼,十六年间也成就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他共为七万余名农民工讨薪及索赔九亿多元……可以说,主人公这一非常的人生经历,成为了本书最为感人至深的精神支柱。

  书中也十分冷静、客观地书写了农民工这一群体。农民工作为底层社会一个特殊人群,个个怀着改善个人及家庭命运的美好愿望来到城市寻找机会,但前面的路万般曲折而艰辛,他们处境十分脆弱无助,也就特别渴望有人为他们撑腰,为其讨回公道。

  作者李传君认为,他这本书最大的社会价值,就在于其涉入了别人很少甚至不愿意涉入的题材,关注了现实社会最容易被冷漠忽视,恰恰更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我本人生于七十年代初,深知与我同龄出身农村的孩子人生奋斗之艰难,因此一部出身农村的70后的奋斗史,是我想通过小说来展现的。将一个农民工维权工作者与一群农村出身的70后命运融合在一起,期盼能通过书中每个人物的故事、每一事件以及细节,打动到读者您。”李传君坦言。

  当然,该书塑造的人物群像中,新时代新人物形象也不乏存在,其中“大师兄”赵振国和“七师妹”吴月娥便是。赵振国在煤矿遇矿难砸断了双腿,好不容易才讨回几十万元赔偿,他回乡后毅然“借”出来用于村上修路,然后带领村民改善村里面貌,发展产业,建立起股份制经济合作社,让全村村民每年都能分红。

  作为小说千古永恒不变的话题,书中也自然写到了爱情,既有十三四岁情窦初开时的懵懂青涩,也有缠绵数十年终成正果的浓厚热烈。作者对情感的把握恰到好处,亲情、友情、爱情在书中交织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与美好。

  小说对人性中的真善美假恶丑都有不同分量的涉及,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写,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无论是对人性的刻画,还是对社会现实的折射,都入木三分、令人深思。

  不少读者认为,该小说始终让人感受到作者细腻的笔触如春风拂面,轻轻地触动着你的心弦,这源于小说结构和语言的散文化,书中的文字仿佛有着魔力,能带你穿越时空,走进一个个不同的世界,让你为书中的人物命运而感慨,为他们的坚守而感动,为他们的成长而欣慰,为他们的不幸而遗憾,为他们的成功而激动。(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