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30日电 (吴平华)近日,成都与北上广深等8座城市面向2035年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继获批。诸多城市都在打造“公园城市”,但成都是唯一一座,被国家明确批复目标为“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城市。

截至2023年,成都已建成公园数量超过1500个。串联一起,恰似公园城市头上的一顶桂冠。如果要做全国公园城市的示范,光靠堆量肯定不行。成都,还需要雕琢一颗在桂冠顶上bling bling的“明珠”。
这个艰难的任务,交给了位于西三环国宾板块,由城投置地打造的天府艺术公园。

2016年,“跃进村”启动拆迁(天府艺术公园文博坊所在地)。2018年,成都获得2021年世界大运会举办权。2019年,与文博坊隔湖相望的金牛国宾馆二期改(扩)建工程,奠基开工。
以上三件事,分别对应着成都的城市更新、城市能级提升、城市对外形象塑造。
历史之河多线流淌,最后汇合成一股力量:一张以金牛国宾馆为核心的超3000亩公园蓝图规划,就此出炉。一座足以改变城市地貌、推动城市发展进程的公园,登上舞台。
真正理解了天府艺术公园诞生的背景,谁不说一声:“这盘棋,下得之大”。天府艺术公园能脱颖而出,成为公园城市桂冠上的明珠,主要在于:颜值高。
毕竟公建地标圈里的建筑,都是颜值狠人。好看是必须,但更为重要也更考验建筑设计手艺的,是对在地城市人文性与艺术性的传达。
花瓣造型的建筑曲线,柔美但却富有张力。轻盈、灵动,跃然湖上。2022年更是荣获了美国缪斯设计奖(MUSE Design Awards)铂金奖,实至名归。
与迎桂湖隔岸相望的,是成都市当代艺术馆(B馆)与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相较于美术馆的精巧华丽,彼岸的两栋建筑更为低调内敛。
唐朝大诗人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诗句,在一千年前就为成都预埋了一个热搜:成都,全球唯一一座能眺望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城市。千秋雪的意境,在此刻披上草坪,装点着历史文化名城的大屋顶。
蓬勃发展的文化艺术产业,是引领城市走向世界名城的阶梯。这也是天府艺术公园的立意所在。
从美术馆出来不足10米,就是成都的人气餐馆,乔一乔干锅。上一秒还在吸收艺术,下一秒就啃干锅鸭掌。周边的上班族,中午仅需短短不到1小时,就能完成精神食粮与食粮的双重快充。
天府艺术公园除了公园底盘、文化艺术产业、企业总部,还规划了1座TOD,9所学校(幼儿园至中学),2处养老用地,1处医院用地,1处运动设施用地。
天府艺术公园的模式创新,在于它自身,就是一座城市。这也是“公园城市”行进到第5年,成都对公园城市的全新思考。值得一提的是,在成都金牛区的官方规划文本中,天府艺术公园更是被提上了“城市对外交往中心”这一高度,与公园城市“桂冠上的明珠”这一地位,不谋而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