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第二届“浣花日”AI主题活动:展现非遗美育共享成果
2025年05月17日 13:5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7日电 (唐倩)5月16日,以“非遗‘AI’潮 乐游浣花间”为主题的第二届“浣花日”AI主题活动在成都市浣花小学校举行。

  据悉,浣花日源起古代成都“浣花天”宴游习俗。本次活动以蜀绣为主题,打造“家校社”活动美育大课堂,重现昔日浣花日盛景,处处体现AI、AR等人工智能元素,发布了AI数字人花花、AR数字藏品以及蜀绣博物馆泛空间阶段性建设成果,学生及社区居民们在沉浸式的非遗大课堂环境中感受浣花日的民俗文化和节日内涵。

活动现场。成都市青羊区非遗保护协会供图
活动现场。成都市青羊区非遗保护协会供图

  一直以来,成都市青羊区非遗保护协会通过整合非遗资源,联合各中小学,社区以一校一特色非遗社团为覆盖目标,系统化构建青羊非遗校园课程体系,以非遗社团为载体推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入校建立传承人校园工作室,推动馆校合作,搭建青少年非遗对外交流与展示平台,让青羊非遗课程体系融入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2023年,成都市青羊区非遗保护协会邀请国家级非遗蜀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孟德芝入驻浣花小学成立校园工作室。2024年,成都市浣花小学校以国家级非遗蜀绣为主题打造了四川省首个中小学蜀绣校园博物馆。构建起以礼育人传统与非遗美育相结合的教育生态。2025年,学校积极响应《成都市蜀锦蜀绣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号召,推动校园蜀绣博物馆泛空间建设,对浣花小学校园走廊、连廊、教室文化墙、功能教室等校园空间基于博物馆教育理念进行空间的综合规划,将校园打造成开放的、无边界的、互联互通的学习空间、课程空间,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让不同形式形态的学习在校园教育环境中随时随地地发生。

  “如果说从1.0到2.0是校园博物馆建设的除了在校园蜀绣博物馆空间上的创新,从2.0到3.0则是人工智能的赋能。”成都市青羊区非遗保护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浣花小学携手青羊非遗积极探索AIGC赋能蜀绣校园博物馆,联合开发了AI数字人花花,花花不仅可以通过带学生云游博物馆,讲授蜀绣非遗知识,还能与学生人机对话,解决孩子们的疑问,全程陪伴孩子的非遗美育学习。除此之外,还对校园蜀绣博物馆藏品、博物馆课程数字化,通过AR技术提升蜀绣藏品表现力,让针法、纹样等蜀绣技艺更加立体。

  在持续优化传统文化学习空间的同时,成都市浣花小学校成功申报了《共建共享式校园博物馆的建设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以跨学科学习为目标,在AI、AR技术的加持下,开发了蜀绣非遗普及课程、学科融合课程、蜀绣社团课程、非遗大师课、蜀绣研学课程,形成了蜀绣校园博物馆课程群。

  这正是成都市青羊区非遗保护协会推进的青羊非遗美育共享计划的具体举措:从课程、师资、场馆、实践、创作、展示、交流七个方面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时代价值,推动青羊非遗系统化保护与传承,坚定文化自信,以青少年为抓手构建,推动青羊非遗与文旅、教育、科技融合发展。

  成都市青羊区非遗保护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到青羊非遗美育共享计划中来,形成了丰硕的校园成果,在即将亮相5月28日开幕的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青羊非遗会将青少年传承的成果与经验带到更高的国际化平台。(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