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青神竹编亮相北京紫竹院公园“竹荷文化季”
2025年07月21日 19:0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1日电 (刘忠俊 余文)青神县委宣传部21日透露,青神竹编亮相北京紫竹院公园“竹荷文化季”,通过展览、文化科普及技艺交流活动,为北京市民带来了一场融合视觉享受与文化内涵的盛宴。

瓷胎竹编。余文摄

  青神竹编是流传在眉山市青神县的一种古老民间工艺,用人工将粗细不同的竹片、篾条编织成各种生产生活用品,在当地应用极广。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了解,此次“竹荷文化季”活动,集中展示了平面竹编书画、瓷胎竹编及竹编生活用品三大类极具特色的作品。平面竹编书画巧妙融合东坡文化、竹文化与荷花文化,匠人们以精湛技艺编织出灵动飘逸的艺术画面,人物、花卉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竹编技艺的独特魅力;瓷胎竹编系列则创新融合茶文化与竹文化,将纤细竹丝紧密编织于瓷器表面,瓷的温润与竹的淡雅相得益彰,每件作品都兼具实用价值与艺术美感;而兜筐提篮、竹席、竹扇等竹编生活用品,在保留传统工艺精髓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回归日常生活场景,深受参观者青睐。青神县与紫竹院公园的深度合作,旨在将青神竹编独特魅力融入首都深厚的文化脉络,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繁荣。“期望青神竹编能让更多人领略并喜爱这门古老技艺。”青神竹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岚表示。

  事实上,青神竹编此次“走进北京”并非偶然。近年来,青神县积极践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通过文化赋能与设计创新推动传统竹产业转型升级。从登上春晚舞台、亮相世博会,到入选非遗保护优秀案例,青神竹编不断突破技艺边界,积极开发文创产品,精心打造研学游路线,构建起“非遗+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 此外,青神县还建成省级竹材生物质精炼技术工程实验室和竹产业研究院,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科研攻关40余项,新增专利30项,实现3项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平面竹编书画。余文摄

  据悉,青神县与北京紫竹院公园的合作,不仅是提升竹产业附加值的积极实践,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推动青神竹编从单纯的‘产品输出’向‘文化输出’转变,让非遗技艺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的重要纽带。”青神县竹编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称。(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