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5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15日从2023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以下简称: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赛事组委会获悉,本届成都混合团体世的票房约为2800万元。其中,第一轮售票35000多张球票在一小时内几乎被抢空,第二轮售票7分钟卖出10000张。

“我们买了好几场的球票,和好几个朋友一起,都是家庭组团来的,顺便带着一家老小旅游,一趟下来花了六七千元。”来自西安的王蓉介绍。
像王蓉这样携家带口来看比赛的不止一家,数据显示大约有两万多名成都以外的球迷购票观赛,平均每位球迷的花费从2000元到7000元不等,通过赛事带动体育产业、住宿业、餐饮业、交通业和购物等方面产值达2.6亿元。
据官方售票平台大麦网数据显示,首届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购票用户为39535人,购票总张数为60139张。从整个购票人群居住地来看,按省份分,主场作战的四川占15.45%居第一,广东以13.09%排名第二,重庆8.88%排名第三,浙江8.08%,江苏5.36%,上海4.48%,北京4.16%,山东3.74%,湖北3.38%,湖南3.15%排名前十。
这也意味着跨省跨城观赛成为主要的消费趋势,大批跨城观赛的中青年消费群体的热情不仅“点燃”了城市活力,也成为巨大的消费潜力客群。跨省跨城观看赛事人数占比提升,让城市短时间内新增数万人的流量,他们的衣食住行娱,拉动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游玩等一系列消费,对城市产业发展的“杠杆效应”越发明显。
从携程旅行在线服务平台上查看,比赛这一周内,四川省体育馆方圆500米范围的多家酒店房源紧张,尤其是“高级大床房”“豪华双床房”等主力房型早早就显示“已订完”。在不是节日、不是假期的一个自然周内,在旅游趋势上出现明显上扬的曲线。
“从近期效应来看,体育观赛游为城市带来了直接收益。”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举例道,很多外地球迷、粉丝来到成都,为城市文旅、住宿、餐饮、交通带来的消费增长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赛事带来的引致消费。
另一方面,今年是成都大运会举办年,四川省体育馆作为大运场馆之一,在软硬件方面作了改造升级,这也为后大运时代国际大赛的举办提供了条件,为观众创造了更好的观赛体验。“这其实也是大运遗产带来的惠民成果。体现了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投入产出机制。”王雪莉说。
成都市武侯区作为本届赛事的举办地,文旅资源丰富,武侯祠、华西坝、望江楼、玉林民谣里都是全国闻名的旅游打卡地。赛事期间,这些景点的客流均有明显增长。外地球迷的到来,对消费的促进是显而易见。
从四川省体育馆所在的玉林东路这一条街的统计来看,在赛事期间对比赛事前一周,玉林东路商户的销售额普遍提升20%至80%,便餐、轻食商户提升提升约80%,美容美发类业态提升约50%,零售及文创业态提升约40%,饮品类商户提升约20%。
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强调“充分借鉴成都大运会成功经验、做好‘后大运文章’,接续筹备好世园会、世运会等重大赛事展会活动”的时刻,圆满落幕的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成功地打了个样。
从远期效应来看,王雪莉认为这次赛事的创新举办和服务保障,得到了国内外运动员、媒体的一致点赞,为成都办赛树立了良好口碑,有助于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这种积极评价的广泛传播,对于成都在国际舞台上的城市形象、城市定位,都有促进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