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顶流大咖建言献策 助力成都做好城市更新的公园表达
2021年04月16日 19:2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6日电(汤雁)16日,2021中国城市有机更新与消费场景营造大会第二天,头脑风暴继续。一场主会议、两场平行会议在成都武侯召开。从政府层面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到市场领域的跨界交流与整合、新消费焕新新商业、产业导入与运营、内容再造与创新,大会持续深入推动营城逻辑由产业营城的“产城人”转变为场景营城的“人城产”,不断激发城市发展内生动力,通过“更新新场景、焕新新商业、重构新城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场主会议

  场景更新营造未来城市

会议现场。武侯区委宣传部供图
会议现场。武侯区委宣传部供图

  场景营城,是一种城市发展哲学。在主会议现场,来自不同细分领域的先行者和开拓者,通过六场演讲、三场对话,分享了他们打造场景新物种的实践经验和前瞻思考。

  当前,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城市空间运营服务商、房地产商的必争之地,如何让城市空间优雅再生,成为可观赏、可参与、可消费的美好生活场景?优客工场&共享际董事长毛大庆带来“城市文化复兴的沉浸式体验创新实践”;愿景集团董事长陶红兵带来“老旧小区改造的企业参与实践”;万科成都经营业务总经理罗婷婷带来“多方共建带动片区活化与持续更新——猛追湾城市更新实践”。这些扮靓城市颜值的实践案例,让旧城区有了新脉动。

  此外,长租公寓作为高品质都市生活方式之一,也是城市更新和场景营造的重要推手。自如CEO熊林带来“中国长租必须回答的四个问题”;乐乎青年社区创始人罗意认为“长租公寓不死,青年社区永生”;同创汇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吴铮通过“活化”之术,“让建筑更新,让城市更好”。

  两场高峰对话,中国城市更新论坛秘书长、HuanXin学院联席院长陈方勇担任主持人,6位嘉宾围绕《场景营造,未来城市》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并分享了将旧厂房改造成为网红创意园等方面的新消费创新实践。“城市更新的长期主义”离不开产业导入和商业运营,如何打造产业新模式和新消费场景,6位嘉宾侃侃而谈。

  城市更新,可以促进城市文化的传承与生长。圆桌对话环节, CityliNX设计联城、LinkNGO众志营城创始人贾蓉,与5位跨界策展人、跨界建筑师围绕《街区更新的场景营造与跨界创新》这一话题,展开了一场充满人文艺术气息的对话。

  两个分会场

  “社区深运营”、“地产+科技”推动城市更新

会议现场。武侯区委宣传部供图
会议现场。武侯区委宣传部供图

  社区是社会有机体的基本单元,是推动城市片区更新的核心要素。当前,社区运营已经进入深水区。在“分会场一”现场,城市更新论坛数字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黄硕担任主持人,北京社区研究中心主任、城市象限创始人茅明睿,麓客文化及公益事业集群音乐戏剧筹备组、品宣部、社群发展部总监褚云,绿城乐居集团副总经理刘东海,文心空间执行总经理许玮,清控遗产DIBO联盟秘书长魏炜,围绕“社区深运营时代”这一议题,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两场圆桌对话,嘉宾们围绕《社区深运营:如何打通全周期全场景》《街区更新的商业治理和社区连接公益》,进一步展开思维碰撞。让“社区微更新”,社区新消费逻辑给老百姓带来“生活小确幸”。

  在“分会场二”现场,“科技+地产”是嘉宾口中的高频词。高和资本董事总经理方光担任主持人,高和地产科技基金合伙人带来充满科技范儿的致辞。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如何赋能城市更新?明源地产研究院联席院长黄乐分享了他的思考。随后,6场圆桌对话密集来袭,围绕“地产与科技的关系”、“科技在地产领域如何发力、“科技和数字化在地产行业的推行”等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在观点的高能输出中,为城市更新插上科技的翅膀。

  天府绿道锦城公园现场问计

  城市更新成果展示化身最强气氛组

会议现场。武侯区委宣传部供图
会议现场。武侯区委宣传部供图

  除了高谈阔论,还有现场“把脉”。当前,成都正在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如何做好城市更新的公园表达?4月16日下午,成都市天府绿道锦城公园举行了现场问计交流活动,邀请中国城市更新论坛部分理事及参会嘉宾,实地参观锦城公园的展示中心和具体项目(桂溪生态公园东西区、中和湿地公园),并听取他们的宝贵建议。

  4月16日下午,2021中国城市有机更新与消费场景营造大会圆满落下帷幕。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武侯,以一场大会撬动多方资源,在全国打响了城市有机更新武侯品牌,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城区,以“更新新场景、焕新新商业、重构新城市”积极回应了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下一步,武侯区将在城市有机更新与消费场景营造方面谋求更大作为,助力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并为中国城市有机更新提供更多“武侯样本”!(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