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雅安检察:为民办实事 打出教育整顿“组合拳”
2021年06月07日 09:3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7日电 (刘刚 钟锦鸣)自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雅安市检察机关始终把群众的满意作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四大检察”职能聚焦民生,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实际生活中与检察职能密切相关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心、用情、用智、用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深化检察队伍教育整顿学习教育成果,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

  学党史 上好学习教育“第一课”

  雅安检察机关将党史学习教育与队伍教育整顿相结合,通过“一把手”带动“一班人”,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期间,雅安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带头参加支部学习、带头领学促学,确保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开办了“雅检党史课堂·朗读者计划”,由党组书记、检察长带头诵读党史。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突出“四项教育”,采取“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史和党纪党规知识问答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高频次、全覆盖、有深度”的学习活动。同时,抓牢“规定动作”,结合雅安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自选动作”,开展“重走家门口的红色地标学党史感恩党”活动和开设“雅安检察榜样说”专栏等活动。

检企座谈(俸美 供图)
检企座谈(俸美 供图)

  查问题 聚焦短板狠抓整改破障碍

  雅安市检察机关强化思想教育、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专项整治,通过制定“一图三书”,全力做好查纠整改环节各项工作。绘制“作战图”,制定查纠整改环节工作作战图,盯紧计划挂图作战;签订承诺书,盯紧要求做好承诺;发出倡议书,盯紧问题做好动员‘’编印“口袋书”,盯紧内容学深学透。此外,还创新“6512”工作法开展顽瘴痼疾整治,敢于动真碰硬、触及要害,综合运用自查自纠、组织查处、专项整治等手段,推动查纠整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办实事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雅安市检察机关紧密结合业务搞教育整顿,出台“十二项举措”践行司法为民。紧紧围绕落实最高检“四号检察建议”与住建部门召开座谈会,就如何加强窨井盖综合治理,助推城市管理水平提升达成了共识。为确保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针对联系村老百姓田间地头的滞销农产品,雅安市检察院积极组织开展了“为民解忧·助力乡村振兴”活动,长期坚持对联系村的农产品进行采购,帮助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同时,雅安两级检察机关紧扣自身职能,解决了一件件群众的“急难愁盼”事情,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解矛盾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近日,雅安市检察院会同汉源县检察院,就四川某建筑工程公司与汉源县某镇政府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检察监督一案召开听证会。经两级检察院和听证员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充分释法说理,现场促成双方达成给予补偿金3.5万元的和解协议。据悉,这只是雅安市检察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送法下乡”(雅安检察 供图)
“送法下乡”(雅安检察 供图)

  雅安市检察机关拓宽办案思路,将化解矛盾纠纷贯穿办案始终,选出群众工作能力较强的检察官组成释法说理办案团队,重点对不符合提出检察监督意见的案件强化释法说理。

  送服务 深化构建检民“连心桥”

  为深入推进队伍教育整顿工作,雅安市检察机关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办了“检察暖民心·为民办实事”专栏,依托“四送”服务(送请柬、送体检、送法律、送课程)搭建检察服务乡村振兴的桥梁,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据了解,雅安市检察机关立足检察工作,主动作为、服务大局,坚持从群众实际出发,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和法律服务需求,通过“学、查、办、解、送”,打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组合拳”,全面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了更高水平的“检察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