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4日电 (刘刚 雨宣)近年来,雅安市雨城区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高站位推进、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截至目前,雨城区建成高标准农田16.11万亩,实现项目区农作物产量提升15%,2021年粮食产量将稳定在4.9万吨以上。

提高政治站位 全力组织推进
雨城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准选址,相关负责人多次到项目区督导检查,组织部门和镇街召开专题会议,实地及时解决困难问题,确保项目按节点推进、按计划完工;把高标准农田作为优先保障领域,健全资金多元投入机制。严格抓好项目设计标准、施工标准、验收标准三大环节的标准控制,常态化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自2018年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7745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3.47万亩。2021年计划投入资金6907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3万亩,进一步夯实粮食增产增收基础。

突出融合发展 强化规模推进
为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规模效益,让“小田变大田,大田成良田”,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与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雨城区坚持“特色产业+现代园区+高标准农田”融合发展模式,以生产便道、排水管网等综合性现代特色农业全产业链项目建设为抓手,做好水、路、林、田四个方面的工作,助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目前,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雨城全区安装杀虫灯582盏,绿色防控面积达17460亩,发放使用有机肥2505吨,土壤培肥面积达20876亩,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10亩。2021年将实施完成面积3100亩,农田灌溉用水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
聚焦质量管护 确保作用高效
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雨城区落实“区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设施登记造册,移交项目给区、镇、街。明确管护主体、确定管护人员、开展日常管护,鼓励各村因地制宜,结合本村实际,建立管护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确保项目长久发挥效益。目前,全区2011年以来建成并上图入库的高标准农田16.11万亩已全部纳入管护范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