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5日电 (杨予頔)近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工作指南要求,各地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禀赋特征,按照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发展与保护、局部与整体、地上与地下、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合理制定落实公园城市理念、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四川厅明确,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在识别生态重要和生态敏感区、明确生态保护重点的基础上,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筑牢城市绿色本底;构建系统完整的蓝绿空间网络体系;构建内部公园、绿廊与城市周边河湖、山体、林地、农田相互融合的生态绿地系统,使城市建设融入自然本底之中。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统筹考虑人口流动和城镇化发展因素,合理确定城市规模,调整空间结构,强化城市设计,形成疏密有度、显山露水、集约高效,“园中建城、城中显园、城园一体”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要以城市社区为单元,增强服务能力,完善交通网络,提升城市安全,为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奠定基础。要统筹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建立历史文化资源的分类保护管理机制,构建识别性、感知性和参与性较强的空间景观体系,并通过植入新业态、营造新场景、引导新消费等方法,满足新经济对高品质空间环境的需求,进一步拓展空间价值、提升空间活力。同时,要把节约集约的理念贯穿于规划全过程,加大城市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加强复合利用,注重低碳高效,助力城市向绿色低碳发展模式转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