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7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17日从吉利人才发展协同委员会扶贫工作小组获悉,当前吉利人才发展协同委员会正不断创新模式,持续开展大凉山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可持续系统培训,推动当地教师现代化教学水平能跟上所在州的步伐,为大凉山的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动力。

吉利人才发展协同委员会所属的三亚学院的老师李晓倩2020年9月21抵达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昭觉县开展教育帮扶工作。到达凉山的第二天,李晓倩便和团队开始了“摸底”工作。白天大量的走访、调研、与当地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座谈,收集信息;晚上回到驻地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制定第二天行程。除此之外,扶贫工作小组总会抽时间到布拖县村镇、街道走走,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融入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扶贫不是俯视,更不是走马观花走过场,只有深入群众,俯下身去,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才能获得老百姓的支持和理解,也更能明白他们的需求,现在我们大家都会说当地的一些彝语。”李晓倩脸上洋溢着自豪。
“阿布泽鲁小学、布拖中学、布拖民族小学、木尔乡幼儿园、石咀小学、拉达乡中心校、交际河中学、东方红小学、菩提小学……”翻开吉利人才发展协同委员会成员宋浩的工作日志,每所学校的地理位置、师资情况、学生年龄分布、听课反馈、评价,学校网络基础、教师信息化水平密密麻麻记录了几大本,有的还用红笔标注和注解。
入驻大凉山的第一个月,扶贫工作小组每天驻守工作一线,深入学校调研走访、走进课堂观摩学习、融入师生畅谈,以大量详实数据完成了《凉山教育扶贫调研报告》。
扶贫工作小组在一年时间的大量调研、对接、整合资源基础上提出精准帮扶的“药方”,依托“智慧教室”“网络技术”“远程教育”等智能科技力量助力凉山布拖县和昭觉县教育信息技术变革以及提升全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智慧教室”是实现教育现代化迭新的第一步。未来吉利将陆续建成覆盖布拖和昭觉两县所有小学的“智慧教室”,以现代科技推动教育革新。
在吉利控股集团的全力支持和持续投入下,首批10间智慧教室已于2020年10月交付使用。阿布洛哈村,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建制村。如今,李晓倩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走进阿布洛哈村。孩子们对大山外渴望的眼神与憧憬,李晓倩说:“智慧教室连通的不仅是大凉山与外面的世界,更是连通贫瘠与富足,困顿与希望。”智慧教室让山里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城里娃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布拖县民族小学张恒说,以前讲鸡鸭同笼的数学题,要靠粉笔画,如今智慧教室的交互动画让孩子们一眼就看懂知识原理。石咀小学学生阿约栗色围着智慧屏幕看了又看,她惊喜地摸了摸“这个黑板太神奇了能发声还有图像”。
吉利学院执行院长兼扶贫工作小组组长阙海宝表示,只有从硬件到软件,从外部打破到激发内生动力,从局部到全域覆盖与辐射,从培训到建立促进山区教师成长的多维可持续性教师成长体系,才能助力布拖和昭觉县现代化教育提档升级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从而带动布拖、昭觉县教育质量整体提升,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让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成为区域发展的不竭动力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