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0日电 (钟旭娟 姚茂璇)近来,泸州市古蔺县石屏镇酿酒高粱产业园内,火红的高粱穗在微风吹拂下摇曳婀娜,园区内一片丰收的景象。曾几何时,这里却是磺渣堆积,满目荒凉的工矿废弃地。土壤由于大量重金属元素渗入,无法种植农作物。
改变始于2012年,国家启动工矿废弃地治理、土壤修复等一系列工程。古蔺抓住契机,先期启动石屏镇农村工矿污染治理。“我们一般采取客土回填、培肥地力、土壤酸化中和等措施对矿渣废弃地进行治理,大幅度提高土壤肥力,修复生态的同时也能‘盘活’土地。”石屏镇自然资源站站长徐兴说,如今,昔日矿区的生态环境得以优化,农田水利、道路配套等设施得以完善,有效促进了石屏镇高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就在园区帮着运输秧苗、肥料和高粱,一天能赚170元。”说起种高粱带来的经济收益,60岁的陈良伦笑得合不拢嘴。
“好风凭借力”,在古蔺县农业农村局和当地酒企的精心指导下,石屏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根据各村的种植需求,及时将种子、肥料采购分配到户,科学管理落实高粱栽植、管护等相关工作,种植高粱11000余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带动农户1200余户。
高粱收割完,园区还将轮种蔬菜,利用大棚漂浮育苗技术,一次性施肥起埂盖膜移栽,让一片土地实现一年两次增收。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近年来,古蔺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狠抓综合治理,形成赤水河流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实现从卖资源到“卖风景”的发展方式转变。截至目前,古蔺县共修复矿点48个,涉及太平、石屏、东新等13个乡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