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9日电 (吴平华 单华燕 )驱车行至珙县“传奇景观大道”,道路两旁成荫的绿树彰显着城市的发展活力;漫步街头,多种元素的建筑各具特色,诉说着城市和谐向上的内涵。夜幕降临,僰文化广场,笙歌鼎沸……
“民生先于一切、民生优于一切、民生重于一切”。近年来,珙县县委、县政府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大力推进民生城建工程,传递着民生至上的温度,奏响了“城建关注民生”的主题曲。
配套市政设施打造高品质“幸福城市”

虽已寒冬,但巡场至复兴快速通道施工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挖掘机舒展“臂膀”,运输车来回穿梭——投资6亿元的高县复兴至珙县巡场段一期工程,计划于2022年6月建成通车,快速通道的建成解决了珙县只有一条主干道通向宜宾主城区问题,将极大完善珙县城市的整体功能。
“民之所向,政之所行”。近年来,珙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为民惠民作为城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方面雷霆出击,在一场场谋全局、出真招的市政工程建设战役中大获全胜:建成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1座,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县城污水处理率92%;完成巡场镇彩虹小区、四发小区等56个老旧小区改造整治,南井社区棚户区改造加速实施;总投资32.3亿元的76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全部按期完工;总投资11亿元的金河新区市政配套工程已完成工程90%;围绕构建“三纵三横四连一环”公路网主骨架,加速实施交通大决战行动……,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特色明显的城市体系。
改善宜居环境建设高颜值“绿色家园”

走进珙县,一幅幅山水生态画卷徐徐展开:巡场河波光潋滟,溢水成瀑;休闲公园景色宜人,曲径通幽……旧貌换新颜的背后,是珙县县委、县政府大手笔绘就“僰都春色”的全局谋略:建成“传奇景观大道”,实施12座桥梁文化艺术装饰改造,在中心城区建成公园(广场)5个,对县城区77条街道、四大进出口通道、城市公共卫生间进行升级改造,巡场河河道治理全面完成;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县城,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检,入榜全省首批10个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
“这几年县城天变蓝了,水变清了,环境好了,居住起来都安逸多了。”在文化公园,退休职工张明珍高兴地伴着音乐翩翩起舞。
以打造宜居环境为目标,珙县着力创建城市、生态、人居三者和谐的“绿色家园”,绿化覆盖率由不足10%发展到45%,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从不足3平方米发展到12.5平方米。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老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同步推进,城市建设与文化植入有机融合,深入推进“揽山入城”,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县城“金字招牌”,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加速推进“三园”建设(七角山山地公园、“竹+桢楠”城郊公园和工矿废弃地文创公园)、“两园”改造(文化公园和金龙公园)工程。”在“十四五”发展蓝图中,珙县不断描绘出城市建设全域提升图景。
补齐民生短板创造有质感的“美好生活”
拆除违章搭建,给配电箱穿“外衣”,增设车位、绿化院落……一个个透着民生情怀、彰显“以人为本”理念的项目在珙县快速推进。
——金河大道建成通车,完成金河新区智慧城市、公安天网、数字城管及智能交通工程建设,碧桂园、金域天辰、阳光山河府等项目加快建设,“金河•灵秀生态景观”项目有序推进,城市人口承载力有效新增5万。
——加快“数字珙州”建设,建成5G网络基站1个,整合智慧医疗、智能消费、智能交通等信息平台资源,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建成城管数字化指挥中心,完善自行车公共服务系统。
……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珙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如一的执政核心理念。珙县致力于筑牢民生“里子”,撑起城市“面子”,在全面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采用“市化”“网格化”管理方式,加强市政设施维修管理、绿化养护管理、路灯亮化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城区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坚持开展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市容秩序、环境卫生、户外广告、餐饮油烟、建筑渣土、商业噪音、道路及工地内外扬尘等执法巡查;加快推进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完善便民消费设施,支持“夜间经济”“楼宇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连锁化、品牌化发展,不断提升县城辐射吸纳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