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市双流区切实做好聋人群体手语普法工作
2021年12月09日 13:3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9日电 手语普法,是提高聋人法律意识的有效方式。为加强残疾人事业普法工作,让更多的特殊群体知法懂法用法,近日,一场特殊的普法活动走进四川省志翔职业技术学校。

成都市双流区切实做好聋人群体手语普法工作。(双流区残联供图)
成都市双流区切实做好聋人群体手语普法工作。(双流区残联供图)

  此次活动由双流区残疾人联合会、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主办,四川省志翔职业技术学校、四川大学法学院承办。来自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高一带着“手语说法”来到现场,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普法教育课。

  课堂上,高老师首先通过几组生动形象的手语,将生活中可能遇见的问题教大家用手语回答。同学们认真学习,积极地跟随着高老师的手势整齐地做着动作。教室里虽然安静,却高涨着无声的学习热情。

  通过共青团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和双流区共同打造的视频《法兽传说》,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獬豸出现在课堂上,以动画故事的形式,生动有趣地为同学们普及了法律法规的意义。来自四川大学法学院的志愿者们还带来了一段精彩的普法相声,内容围绕故意伤害的概念与种类,辅以有趣生动的案例,阐述相关的法律法规。

  手语说法,简单来说就是以专业手语为主进行的普法教育,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听力残疾朋友。仅在今年,双流区就开展了4次“手语说法进校园”活动,其中3次为线下活动,普及人数数千人。

  作为双流区残联为听力残疾朋友量身打造的普法课堂,手语说法结合动漫、专题短视频等现代传媒方式,既是学校教育实践的一种创新,又提高了国内手语普法领域的专业实力。

  依托领头人,筑牢普法阵地,做强普法机构,双流区残联和区司法局一道,推动双流区手语普法工作不断向纵深开展。经过多年经验积累与工作开拓,探索形成了手语普法的“三坚持三引领一创新”模式。

  “三坚持”是指坚持务实的手语普法、精准的法律手译、便利的法律咨询。手语普法主要包括不定期对特校学生、社会聋人的现场普法课堂;“三引领”是指以科研服务法治、普法志愿培训、手语普法微课为引领,不断提升手语普法工作的专业支撑和宣教水平;“一创新”是指创新融合普法,将手语与普法融合推广到大众领域。

  在双流区残联和区司法局的指导下,双流区普法志愿者协会成立,常年为成都地区政法部门提供专业法律手译服务,是四川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法律手译指定机构。

  在志愿培训方面,双流区先后为中国政法、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司法警官学院等数十所高校开展公益讲座,推广法律手语,大力培养手语普法志愿者。

  此外,双流区作品《手语说法之网络安全》,获2018年度全国网络安全微课大赛金奖;《手语说法之明法识骗》获西部首届全民普法抖音短视频创作大赛一等奖。

  接下来,双流区手语普法工作将结合党史、军史、法史等方面,开发一些新的手语说法项目,引导更多聋人群体聚集在红色主旋律的旗帜下,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