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高新区依托第三方技术力量筑牢特种设备安全屏障
2021年12月10日 16:1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0日电   已巡查巡检特种设备使用单位84家,发现问题隐患889条,通过扎实开展隐患整改落实“回头看”,实现隐患闭环整改、动态清零……这是近日成都高新区交出的“排险除患庆百年行动”阶段性成绩单。

排险除患。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供图
排险除患。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供图

  作为全省首个经济规模迈上2000亿元台阶的高科技园区,成都高新区特种设备数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今年6月以来,高新区市场监管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主线,积极引入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协会(下称省特安协会)作为第三方技术力量,对该区重点场所、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开展“排险除患庆百年行动”,通过发挥专家巡检“提前介入、精准发现、闭环治理”优势,持续筑牢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道“防火墙”,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扎实构建事故应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线。

  今年入夏以来,高温天、强对流天气频繁,潮湿、多雨、雷电等天气现象集中,极易诱发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专家团队深入工厂、商场、酒店、车站、加气站、住宅小区等重点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冒着高温酷暑钻锅炉、进井道、下底坑、查设备,深入查找风险隐患,精准“揪出”安全漏洞,对发现的问题,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责令企业立即整改,杜绝“带病”运行。整改完成后,由省特安协会进行“回头看”,经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通过闭环管理、“照单销账”,确保整改到位、隐患清零。

  同时,专家团队还积极指导企业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形成企业规范化、精细化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化、自主化开展特种设备风险辨识、隐患排查、分级管控、隐患整治、结果汇总、上报及存档工作,实现“一岗位一表卡”“一设备一清单”“一企业一台账”,构建风险管控和隐患整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查、有责追的全过程、全链条、全环节的常态化机制,真正做到积极主动、提前预防,把安全隐患发现在前、解决在先。

  截至目前,在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中,高新区现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00家,辨识特种设备3445台,其中电梯1741台,起重机械258台,大型游乐设施8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177辆,锅炉108台,压力容器1127台,压力管道22条,气瓶充装站4家。

  据了解,下一步高新区还将选择2至3家安全意识强、管理基础好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集中打造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样板企业。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带动更多企业树立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理念,推动特种设备安全从经验式管理向标准化管理,从保姆式管理向监察型管理转变,持续提升全区特种设备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

  为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增强广大市民对特种设备安全的知晓度和参与度,高新区市场监管局还联合省特安协会积极开展特种设备安全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商超“五进”宣传活动。通过专家指导、宣传展示、有奖问答、网络推送、案例剖析和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营造特种设备安全“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浓厚社会氛围。截止目前,已举办宣传活动3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涉及宣传受众近8000余人。

  “特种设备安全是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发展与安全,切实增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联合第三方技术力量持续抓实抓好特种设备安全,坚持用“显微镜”查问题、用“放大镜”看危害、用“多棱镜”找根源,实现对特种设备安全的动态监管、科学监管、精准监管,保持并巩固该区特种设备安全“零事故”的良好态势,为人民群众托起稳稳的“安全感”。(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