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绵阳涪城区:院落听廉音 家训传廉洁
2021年12月14日 19:3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4日电 (任鲡 吴悠)“孝敬父母人本性,尊老爱幼同进行;勤俭治家育儿女,攻读学问有用人;遵纪守法做好事,一清二白去做人。”在绵阳涪城区新皂镇梅家沟村向家祠堂,74岁的族长向光彦正用洪亮的声音,介绍根源碑上镌刻着的家风家训。

  向氏是梅家沟村的大家族,在家风家训的熏陶下,共培养出14个大学生,16位共产党员,25位能人志士。“向氏儿女多孝敬。”很多故事口口相传,在当地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近日,跟着“听音问廉·三进三强”脚步,区、镇、村纪检干部20余人,一起走进了向家小院,探寻向家家风家训里传出的廉洁之音。

  向地平是向家走出来的榜样,父亲希望他“万丈高楼平地起”。他循着父亲的希望,从乡镇司法助理员,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县处级领导干部。在他家客厅,各类表彰奖状、与国家省市领导人的合影挂满了墙。

  向地平一一为大家介绍,“最让我难忘的是在武引局工作的那段经历。我对水电行业一窍不通,正是我的家规教导我一定要攻读学问,做有用的人,于是我向专家请教,向工人请教,反正不懂的见人就问,慢慢我也成了专家……”

  “后面组织信任我,任命我为水务局局长,我也始终牢记我的家训遵纪守法做事,一清二白做人,一生坦坦荡荡。现在我已退休安享幸福生活,我也会教育我的子女及家族的晚辈,牢记家训,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现场的纪检干部纷纷给向地平竖起了大拇指。

学习参观现场。涪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学习参观现场。涪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家族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没有良好的家风家规是培养和教育不好人的。我爷爷读了很多书,在当地很有名望,还有一个头衔‘清授郎’。”向光彦正在给围坐在院子里的纪检干部和梅家沟村干部述说着他们家族家风家训的故事。

  向光彦在梅家沟小学教师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9年,大家都尊称他“向老师”。他介绍说,“教育就是树人,我虽然退休了,但闲不住,于是就把我们家族的故事归纳总结,写出了我们的家风家训,挂进了家族祠堂。”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风体现了道德的力量,是当前社会迫切需要的一种精神力量。”向光彦表示,将继续为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发挥自己的作用。

  干部说好不重要,群众说好才算好。向家小院里还请来了一批群众代表,他们可是带着“考题”来的。

学习参观现场。涪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学习参观现场。涪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村民杨大爷向该村纪委书记杨雁铧发问:“杨书记,向家家风这么好,你作为赖家媳妇,又是纪委书记,你准备怎么把你们的家风搞得更好呢?”杨雁铧立即现场作出表态,将把向氏家风家训内涵学深悟透,好好的带回到赖氏家族里去,教育引导赖氏家族蕴育和睦家风。

  该镇人大代表、党小组长李荣向提出建议,推广宣传向氏家风家训,以此激发文明乡风。该村党委书记王昌岗承诺道:“将结合好人好事的评选制度和‘三心’党建工作,大力宣传和推介,让家风家训的精神内涵融入梅家沟每一个家庭。”

  小家风激起大涟漪,活动中,纪检干部纷纷表态发言。莲花池村纪委书记贾贵武说:“现场教学让我感受到家风的魅力,我一定要把我学到的家风力量带回莲花池。”金峰社区纪委书记肖贵文说:“今天我知道了我们社区书记和这个向氏是同宗,我要请他把向氏家风家训也在我们社区传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家风家训文化的无形内涵融入为民办实事的有形载体,让党风民风互促共进,共同建设美好的大家庭。”新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董显荣表示,将因地制宜、守正创新,深入挖掘本地家风家训文化,推动家风家训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