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4日电 (周金泉)在中国黄背木耳之乡什邡市湔氐镇,时下已进入新一轮黄背木耳的生产季节,一户户以家庭为单元的种植户忙着拌料、装袋、生火、灭菌……
此时,他们的一个同行——一个在湔氐镇落户刚满5年的国内首家黄背木耳工厂化生产企业什邡昊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迎来了洽谈合作者。
一厢是千家万户的木耳种植户,一厢是现代化的公司。双方“PK”了5年之久,不但没有成为剑拔驽张的对手,反而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种植户正逐步接受公司的现代化生产理念,年产木耳从5年前的1.3亿袋递增至今年的1.5亿袋,相当于每年增加2000余万元产值。

普通农户:鸟枪换炮干劲更足
近日,湔氐镇桐林村十三组黄背木耳种植户刘兴会的院坝,炉灶炭火熊熊,蒸锅蒸汽腾腾,几个帮忙的农户正麻利地拌料、装袋,院坝一角已码放好一摞摞的菌袋。
“我已经开工几天了,今天,我除了要完成拌料、装包、蒸包之外,还要进行接种。”现在,刘兴会种黄背木耳的干劲更足了,“我三四个月前刚卖完木耳,价格价格比去、前年高出2-3元/斤,收入多出1万多元。能卖得起价,关键是木耳质量比过去好了。”
木耳质量好,得益于刘兴会菌棚的鸟枪换炮。刘兴会说:“从2017年以来,我就改造了两个棚,一是顶棚一改过去的用稻草覆盖为遮阳网覆盖,更加保湿和遮光;二是每一行码放菌袋的架子,都采用了微喷,只要一按开关,想喷哪就喷哪,而且微喷出来的是水雾,能很好地保证木耳上的那层白色绒毛不被水冲掉,收获的木耳颜色好看、质量更好。”
久负盛名的湔氐黄背木耳,从10月中旬至次年1月底生产菌袋,1月底至4月中旬培育菌丝,然后上架,从4月中旬至8月底陆续采耳。
与刘会兴不同的是,湔氐镇龙泉村十六组种植户彭景锋的另一个鸟枪换炮,倒让他在此时显得有几分悠闲,他的菌棚内一袋袋码放整齐的菌袋也进入发菌丝阶段。他娓娓道出了缘由:“今年,我把拌料、装袋、灭菌都委托给公司来做了,到时只需把菌包拿回来接种,现在就比过去方便多了,我本季制袋达到了4万袋,比去年增加了5000袋。”
其实,近5年来,改菌棚、改设施、全程委托制袋及至绿色防控等与过去不同的生产技术和理念,正在全镇一个个种植户身上发生和产生深远影响,推动黄背木耳这个老产业更加欣欣向荣。

现代工厂:生产先进技术超前
种植户们的可喜变化,从5年前开始。2016年底,国内首家黄背木耳工厂化栽培企业什邡昊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湔氐镇建成投产,开启了湔氐黄背木耳的现代化生产模式。
“与当地种植户不同的是,我们采用的是高温高压灭菌,基本不用烧煤炭。”什邡昊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文平说,“菌种也是采用高端的液体菌种,只需12天即可完成菌种培育;码放菌袋的架子则采用塑钢网格新型层架材料,可融入观光旅游,搞体验采摘;同时,严格按照企业管理标准进行管理,从水质到农药都有严格要求,并将产品分了4个等级,特级品还要剔除蔸脚。”
公司生产厂长张宗林介绍,“我们实现了自动拌料,采用了全自动化制袋机,1台机子1小时可制3000袋;灭菌后也采用全自动冷却,通过强降温,当天就可为1万袋进行接种,农户在发菌房自然冷却至少要隔一天才能接种。另外,菌丝的培育采用全自动化数控设备流水线恒温、恒湿,培育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产品安全可靠,可追溯性,产量恒定。”

龙头引领农户“吃糖”各取其利合作共盈
于是,公司的木耳比种植户的木耳质量好、价格也高出2元一斤。但是,公司的木耳年产仅100余万袋,采用礼盒包装,走高端市场销售,因而,不会与走中低端市场的种植户生产的木耳争夺市场。
不仅如此,公司还对种植户生产出的符合标准的优质木耳,给予比商贩价格高出1-1.5元/斤收购,确保了黄背木耳市场及销售价格的稳定,仅此一项,2019年至今,全镇种植户每年受益8000万元。
更值得称道的是,公司带动湔氐4000户木耳种植户生产理念和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增收。
张宗林介绍,公司通过与湔氐镇食用菌协会合作,每年对种植户开展4次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建立了微信群并拉进140多名骨干,在群里上传培训资料进行微信培训,并依托这些骨干将工厂化栽培的新技术新理念一个个地传下去。
此外,公司还通过送诱黄板、诱虫灯的方式,以点带面引导全镇绝大多数种植户逐步采用了绿色防控技术,在耳棚外挂诱虫灯、在耳棚内安放诱黄板。
“我们现已拥有制种、灭菌、煤改气等3大成果。”张宗林说:“于是在今年9月向种植户推出订单式制袋服务,两个点位共提供了800万袋菌包,农户只需在家接货就可直接上架;今年又首次在8户示范中开展40万袋菌包灭菌服务,通过生物质燃油灭菌工艺取代燃煤灭菌,有利于环保,每袋成本还比过去节省一半。农户生产出的优质木耳,公司均高于市场价回收。”
目前,湔氐镇已有四分之一的木耳种植户接受公司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并与公司合作共盈。
据湔氐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祖国介绍,湔氐镇千家万户种植户采用的设施栽培,不可能复制工厂化的栽培。但通过公司为种植户提供订单式制袋、天然气灭菌、菌包密闭转运等服务,大量减少了老百姓生产的前期工作。
“公司作为一个龙头,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理念,对我们本就成熟的黄背木耳产业是一个有力的推动。”湔氐镇副镇长但家杰说,“现在,全镇种植户的年产量已从1.3亿袋增至今年的1.5亿袋,预计明年将达到1.7亿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