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宜宾珙县:“双线”发力找“痛点” 看紧惠民惠农“钱袋子”
2021年12月24日 13:2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24日电 (吴平华 李旭娇)“邓某是长埂村支部书记沈某的老婆,李某是珙县山里人水稻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这两家人都只种了一点油菜竟然领取上万元的油菜补贴……”据悉,珙县“双线”监督推广不久,珙县王家镇纪委就收到了这样的举报。

  “不会又是因为道听途说或个人纠纷引起的不实举报吧?”王家镇负责信访受理工作的小周说。小周这话不假,王家镇今年来收到举报20余件,接待来访80余人次,大多是个人诉求或是不实举报。因此在接到这样一个举报电话时,小周觉得“希望不大”。

  “群众举报要重视,登录‘掌上村财’一查,就能看到长埂村邓某、李某领取油菜补贴的情况了,我们就从这里入手。”王家镇纪委书记对正在电脑前查看村务公开情况的小周说。

  小周用手机登录“掌上村财”,进入到油菜补贴发放详情页逐一查看,寻找举报电话中提到的人名。仔细筛查之后,小周在发放详情里找到了邓某、李某、沈某的名字。从发放详情来看,邓某领取油菜补贴0.78万元;沈某领取油菜补贴0.26万元。李某的名字则出现了两次,第一次领取油菜补贴0.065万元;第二次领取油菜补贴4.251万元。

  这让人疑惑不已,同一家人种植油菜,为什么要分两笔领取?难道这背后隐藏着什么猫腻?王家镇纪委随即成立调查组向长埂村村民了解情况。

  在走访调查中,村民们告诉调查组,长埂村种植油菜的人不多,邓某、李某家都种植了油菜,但是种植得很少。按照规定,油菜补贴兑现需要经历面积统计、核实、公示、上报、资金兑付五个环节。邓某、李某是如何“瞒天过海”,顺利通过这些“关卡”的?难道这事和长埂村“两委”有关?

  “请问你种植了多少油菜?油菜补贴为什么会分两笔领取?”调查组先找到当事人李某询问,用“掌上村财”向李某出示油菜补贴发放详情。

  “第一笔0.065万元是我种植油菜得的补贴,第二笔4.251万元是虚假的,是村支部书记沈某、副主任王某和我商量后虚报冒领的……”李某说。

  调查组立即进一步核查村组资料,并找到了长埂村支部书记沈某核实情况。“李某那笔4.251万元的补贴是我们商量之后虚报冒领的,邓某那笔0.78万元的补贴是我用她的名义虚报冒领的,她不知情……”沈某某坦言道。

  原来,长埂村2017年7月用扶贫专项资金成立珙县山里人水稻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糙米、精米加工等,法人代表由李某担任,合作社需连续5年向长埂村无法完成脱贫创收的贫困户固定分红。但该合作社成立后运营困难,无法顺利给贫困户分红,村支部书记沈某、副主任王某就把脑筋动到了油菜补贴上,借用李某和邓某的名义申报油菜补贴,想的是待油菜补贴资金兑现后便转入长埂村集体账户用于贫困户分红,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却被群众通过“掌上村财”监管平台发现并举报了。

  “没有想到事情会到这个地步,我作为一名党员,从来没有想过损害党的形象,是我纪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不足造成的,我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长埂村支部书记沈某自责道。

  目前,因虚报冒领油菜补贴等行为,沈某、李某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王某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所套取的5.031万元资金已全部上缴。

  据悉,今年以来,珙县纪委监委持续深化村级事务“双线”监督,借助大数据精准发现问题,聚焦“惠民政策查询、监督信息归集、公示流程监控”,为群众设置村务查询、项目监督、实时投诉等一键查询功能,让村民通过线上查询、线下对比等方式,实时监督村级事务公开事项。目前,通过“掌上村财”监管平台发现并处理问题线索18个,党纪处分5人,采取组织措施6人。

  “虚报冒领油菜补贴折射出了基层党员干部纪法意识淡薄,此种行为是对纪法底线的公然挑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监管,堵住监督方面存在的漏洞,用好‘双线’监督模式,强化对村级‘一把手’的监管,管好‘微权力’,严防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发生,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源源不断‘廉动力’。”珙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说。(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