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唐风夜宴花开剑门 千年雄关焕然迈入2022
2022年01月03日 20:2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3日电 近日,四川卫视《花开天下·国韵》新年演唱会第七季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热议,一时间#四川卫视的国风DNA动了#的热门话题火遍各大社交平台。在剑门关景区实景拍摄的压轴华服大戏《昭昭有唐》及剑舞表演《剑器行》牢牢占据热门话题的首要位置。

  依传统制式复原的服饰、妆容、糕点等物品将物华天宝大气天下的大唐盛景在千年蜀道的巍巍雄关演绎的淋漓尽致,文治武功、大风泱泱的盛唐文化在剑门关燃情上演。唐风国韵不但在电视荧屏上让剑门关火遍全国,元旦节期间剑门关景区还为广大游客精心准备了为期三天的同款华服大秀,千年雄关变身华美秀场,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去年增长60%以上。

四川卫视《花开天下·国韵》新年演唱会第七季华服秀《昭昭有唐》。剑门关华侨城品牌部 供图
四川卫视《花开天下·国韵》新年演唱会第七季华服秀《昭昭有唐》。剑门关华侨城品牌部 供图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市场同样火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效凸显,在华侨城“100个美丽乡村计划”之一的双旗美村,游人纷至沓来,吃农家饭、住剑山民宿、体验蜀道原乡风情成为假日旅游消费时尚。

  传承守望,文化骨血助力剑门关频频出圈

  华服秀《昭昭有唐》以唐代蜀王夜宴为引,再现盛唐“万国来朝”的大国气象,大量运用现代舞台表达手段为广大观众打造了一场极具真实感和沉浸感的视觉盛宴。齐胸襦裙、坦领襦裙、圆领袍、花冠、凤钗让人目不暇接,这些设计细节均来自于专家的考古成果和史书的真实记载,唐风美物在雄关剑门再度与世人见面。剑舞表演《剑器行》由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领衔出演,银光熠熠的剑舞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十分震撼。

四川卫视《花开天下·国韵》新年演唱会第七季剑舞表演《剑器行》。剑门关华侨城品牌部 供图
四川卫视《花开天下·国韵》新年演唱会第七季剑舞表演《剑器行》。剑门关华侨城品牌部 供图

  纵观2400年剑门关历史,作为连接中原与蜀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剑门蜀道也是南北文化融合的重要交汇点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走廊,剑门关孕育了无数传统文化瑰宝,现如今一场大唐盛世的现代演绎,让文化融合在剑门关再次发光。

  2021年,剑门关华侨城凭借全年三十二场文化活动让千年雄关屡屡文化出圈,在文化出圈助力疫情之下文旅经济复苏的进程中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为文旅市场的加快复苏注入了强心剂。展望2022年,剑门关华侨城将传承剑门守护精神,坚守文化骨血,昂首跨入发展新征程,勇做大蜀道全域旅游建设领航人。

  继往开来,坚持活化打造蜀道精品文化承载平台

  四川卫视择址剑门关拍摄晚会的两大重磅节目,意味着剑门关有能力、有水平、有经验去落地更多高品质、高水准的传统文化项目。剑门关华侨城通过长久以来不懈努力,在文化融合、文化发掘、文化保护以及文化传承工作上锤炼了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已经具备活化更多尚在保护,尚待挖掘的传统文化,承载和开展思路新颖、创意优秀的传统文化活动和项目的能力。

  昭昭有唐,花开剑门,文以载道,国风泱泱。未来,剑门关华侨城将以过往的优异成绩为全新起点,发挥剑门关沿袭千年的文化融合作用,持续激活文化引擎,以文化活化为契机,为四川省建设“十大”文化旅游品牌、广元市建成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剑阁县构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大旅游和全旅游格局的宏伟进程注入全新动能,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坚持稳中求进为导向,努力打造剑门关旅游全新增长极,推动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与其他领域融合互,通过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科技创新等手段为当地文旅产业实现有效赋能,利用乡村文化孵化文旅业态,促进文教、旅教结合、培育研学旅行,用原创IP讲好剑门故事,打造国内一流的专业化传统文化项目承载平台,书写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广受市场认可的剑门关全域旅游品牌,与剑阁县委、县政府共同书写剑阁经济发展的全新篇章。

元旦期间剑门关景区同款华服大秀。剑门关华侨城品牌部 供图
元旦期间剑门关景区同款华服大秀。剑门关华侨城品牌部 供图

  据悉,今年春节剑门关华侨城将沿袭“节日+文化”的运营理念,以“虎虎生威过大年,欢天喜地游剑门”为主题,在剑门关+双旗美村共同落地春节趣味活动。届时广大游客在剑门关可享线上红包+线下红福袋、吉虎新年特惠套餐、免费趣玩新年俗的三重好礼;乐接虎福、观虎戏、拍美照、拾年味、趣新年的五大新年主题;初一到初七,更有七大彩蛋惊喜春节每一天,让游客在剑门关花式度春节,惊喜过大年。(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