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1日电(邹星雨) “爸,来把药吃了哟!”1月11日一大早,儿子李开杰便为父亲李化武备好药品,待父亲吃下后,才安心收拾起家务。
一个多月前,抗美援朝老战士李化武在华西医院成功完成心脏经导管微创瓣膜手术后回到家中静养。
“做手术之前,就感觉浑身上下没力气,难受的很……现在好多了,没事的时候,我就喜欢下楼,沿着嘉陵江边走一走。”李化武坐在沙发上笑呵呵的说,“我昨天才到华西做了复查,医生说恢复的很好。”
1933年,李化武出生在昭化区元坝镇云雾村;1951年4月,他自愿报名参军,并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35师105团3营7连4排60炮排战士;1952年12月,在乔岩山一次对敌人的狙击中,李化武不幸中弹,失去了上肢和右眼。但是苦难并没有让他倒下,而是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在养病期间,他一直在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学习了很多生活技能,还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1963年,李化武办理了分散供养手续,选择回到家乡参与农业生产。
六年前,李化武被查出患有心脏疾病,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一直选择保守治疗。然而李化武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重,甚至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家属带着老人前往华西医院就诊,并进行了心脏手术。
“多亏了华西医院的医生,不仅帮我做手术,还一直贴心照顾我,术后也一直打电话关心我的恢复情况。当地党委政府的同志们也经常来看望我,让我感到很贴心。”李化武感激的说。
近年来,李化武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坚持走进学校、机关和企业,为干部群众做宣讲、作报告,用自己的故事鼓励更多的人,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只要党和人民有需要,我将继续投身宣讲事业,引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身体还在恢复中的李化武言语铿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