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2021武侯区80余个老旧院落完美“蝶变”
2022年01月26日 20:2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改造后宽敞美丽的和美亭。(李明摄)
改造后宽敞美丽的和美亭。(李明摄)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26日电 (李明)老旧院落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幸福工程。近年来,武侯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老旧院落改造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用心用情用力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烦心事,点亮百姓的宜居梦。

  据悉,2021年,武侯区实施老旧院落改造80余个,惠及群众1万余户。通过改造,老旧院落变成“住用安全、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出行方便、环境整洁”的美好家园,越来越多的居民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在多数人眼中,“杂乱无章”曾是老旧院落的代名词,道路破损、停车不便、雨污管网堵塞是急需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为让居民居住得更方便、更舒心,对和苑片区等老旧院落完成了供水、排水、燃气、弱电、外墙涂料、防水、绿化、道路等工程更新改造。

  位于玉林的和苑始建于1985年,共有12个院落组成,由于修建年代较早,小区存在功能区缺乏,景观品质较低的问题,尤其是公共花园沦落为居民不愿踏入的“孤岛”。

改造后的老旧院落“焕新”。(李明摄)
改造后的老旧院落“焕新”。(李明摄)

  “院落怎么改,居民说了算!”武侯区公园城市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老旧院落改造提升,是一项惠及群众范围最广、社会关注度极高的重要民生工程。怎么改群众最满意?武侯区认准“精准施策”。

  “什么不行就改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作为项目实施方的武侯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造前,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初步拟订出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同时广泛征集民意,改造方案进行了三次以上院落公示,才正式启动实施。

  “我们期待,在扮靓居民家园,美化城市空间的同时,形成居民参与、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谈起院落的改变,在和苑小区住了多年的李君喜悦之情油然而生。“现在,院落漂亮了许多,大家都愿意在院子里散步,邻里情也更浓了!”

  走进改造一新的和苑,原本破旧的花园渐渐充盈着生机,无论是闲情逸致的退休居民,还是结束忙碌的年轻人,都会在这里驻足休憩。

  白墙瓦黛的围墙上,可人灵动的长颈鹿探出头来,憨态可掬的熊猫“爬上”外墙,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墙画也让院子里的时光慢下来……

  位于武侯区新马路27号的四十三中学校宿舍是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的教职工宿舍,修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作为一个近30年“高龄”的老旧院落,改造之前硬件设施已然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安全隐患比较突出。

改造后的老旧院落外观简洁美丽。(李明摄)
改造后的老旧院落外观简洁美丽。(李明摄)

  “以前小区里的路很破旧,一到下雨天就是一脚泥,小区甚至都没有真正意义的大门,墙面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回想起院落曾经的“旧貌”,在院子里生活了20多年的吴碧芳一个劲儿摇头。

  “我们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将保障人民群众居住安全放在首位。”武侯区公园城市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院落改造中,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原则,首先修复地下管网设施,对排水、供气、供电等地下管网进行了改造。其次,再修复院落内破损的围墙,对路面、楼房外墙、楼梯间和雨棚进行了“焕新”。

  与此同时,武侯区还坚持“先安全后功能”原则,新建院落功能性服务用房,在改造中合理规划院落内空间环境,通过植入花池景观、休闲空间等,推进人居环境有机更新。

  历经4个月改造,除新增门卫室岗亭、非机动车棚、垃圾分类房、夜间照明庭院灯、休闲座椅外,还挖掘利用闲置场地空间新增了停车位。

  亲眼见证了院落的变化,老居民吴碧芳感触很深。“生活确实更巴适了,多年来的心愿也变成了现实!老旧院落改造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如今的四十三中学校宿舍,安全得到了保障,院落内的环境品质也焕然一新。

  据悉,按照老旧院落改造计划,2022年,武侯区将策划设计改造59个老旧院落,统筹推进86个已改造小区回头看再提升。

  民之所盼,施政所向。下一步,武侯区将紧紧围绕群众所需所盼,通过拉清单、听民声、问民意,扎实推进老旧院落改造,将这项暖心工程做实、做细、做好,交出一份群众满意的“幸福清单”。(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