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蓬安:让饭碗盛满优质粮
2022年03月10日 14:2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0日电 (汪泽民)近日,蓬安县在新园乡踏坡梁村、油坊坝村举行2022年大春生产、撂荒地复耕复种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现场会,空中有无人机旋翼嗡鸣忙着播种、喷药,地上农机则唱起了主角,旋耕机、村民配合默契,翻耕土地后迅速播种……吹响了春耕生产的号角。

新园乡踏坡梁村村民正在育秧。汪泽民 摄
新园乡踏坡梁村村民正在育秧。汪泽民 摄

  为确保春耕生产顺利开展,蓬安县紧紧围绕粮食安全生产和农民增收目标,及早制订和落实春耕生产计划,做到思想早发动、计划早落实、政策措施早到位,同时全面做好宣传发动、落实惠农政策、强化技术指导、备足春耕物资等,铆足干劲下好春耕备耕“先手棋”,为全年粮食丰收开好局起好步。

  3月8日,在蓬安县罗家镇中华社区、睦坝镇洞山村、新园乡踏坡梁村等地,撂荒地治理正在火热进行中。近年来,蓬安县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全域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依托引导农户耕种、推行代耕代种、鼓励业主经营、实行集体托管、引进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多措并举、共同发力,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难题,提高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为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奠定基础。今年以来,全县撂荒地复耕复种已达1万余亩。

 新园乡踏坡梁村村民驾驶旋耕机耕田。汪泽民 摄
新园乡踏坡梁村村民驾驶旋耕机耕田。汪泽民 摄

  近段时间,在锦屏镇蔡家渡社区、中坝社区的一些低质低效果园里一派农忙景象,挖掘机来回穿梭,一棵棵低质低效果树被铲除后变为耕地,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蓬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部分果园由于缺乏管理,逐渐沦为低质低效的荒地,现在通过试点改造将荒地变为“金土地”,推动还粮于地,促进农用地“非粮化”整治,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日前,在蓬安县相如街道古楼沟村、睦坝镇老君村等多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目前,正在实施的相如街道、睦坝镇、巨龙镇等6个乡镇(街道)5个标段的高标准农田项目。”蓬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蓬安计划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72万亩。

  “高标准农田有四高:农田质量高、产出能力高、抗灾能力高、资源利用效率高。”蓬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高标准农田是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农田,主要通过建沟渠、建机耕道路、耕地质量提升达到标准,建成后,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以上,亩均粮食综合产能提高15%左右,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近年来,蓬安县按照“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建成高标准农田45万亩。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序推进,将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夯实农业综合能力,为粮食增产增收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

  服务春耕保丰收当前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也进入购销旺季。为了让广大农户用上放心农资,蓬安县早安排、早部署,全力做好农用物资的储备、调运工作,为春耕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蓬安县农业农村局还联合县市场监管局、公安局等单位开展农资打假行动,从源头上确保农资来路明、去向清,让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近日,在巨龙镇羊角嘴村“柑橘+小麦”复合种植模式示范田里,蓬安县植保站的技术人员正身穿防护服,采用机动弥雾机,给小麦和油菜喷洒农药,指导村民开展小春作物病虫害防治。

  蓬安县植保站站长王琳介绍,他们结合农事情况,利用宣传栏、村广播等及时发布推送春季田管技术意见,通过现场教学等,指导农户做好春耕春管。

  据了解,今年蓬安县计划完成粮油播种面积115.6万亩,实现粮油总产37.2万吨,其中大春粮油播种面积74.6万吨,大春粮油总产27.8万吨。(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