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罗江:做强农业“芯片” 产业振兴从一粒种子开始
2022年03月31日 16:3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31日电 (吕婕)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种业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前端,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作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四川最大的油菜种子生产基地,水稻、油菜年制种面积均达2.5万亩,年产优质水稻种子600万公斤、油菜种子375万公斤,可满足400万亩水稻和4000万亩油菜种植需求。

资料图片:水稻基地。
资料图片:水稻基地。

  走进位于罗江区略坪镇的国家级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农田连块成片、地势高低相当、机耕道互联互通……是这片沃野大地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三月底,正是水稻父本播种的时节。“水稻父本一共分为两期播种,这是第二期,第一期在一周前就已播种完成。”刘玲站在田里,一边指导着水稻制种农户们播种,一边介绍为啥要分两期播种,一是为了延长花期,二是降低气候变化对授粉的影响,确保水稻制种产量。

  刘玲是成都丰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略坪基地负责人,该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营销等为一体的专业化种子公司,16年前就与略坪镇长玉村建立了合作关系,一直致力于水稻制种的品质提升和产量增加。

  “长玉村最开始发展水稻制种是摸着石头过河,既没有经验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就只试种了50亩,后来发现制种的产值更高,大概一亩水稻制种的产值是水稻产值的两倍,便开始大规模发展水稻制种产业。”长玉村党委书记丁洪生介绍,该村发展水稻制种产业已有近20年时间,通过不断探索、创新、试验、推广,长玉村水稻制种规模从最初的50多亩扩展到2000多亩,曾经的试验田也“全新升级”,被评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

资料图片:水稻基地。
资料图片:水稻基地。

  为扩大制种规模、增加制种产量,长玉村紧抓“五良”(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融合试点项目,该项目占地1086亩,去年9月施工12月完工。“以前这片地高低不一,有些地方农机上不去,主要靠人力,老百姓种植起来很麻烦,再加上这里地势较低,夏季汛期容易造成田地内涝,导致粮食减产,所以很多老百姓不愿意在这片地上种植,久而久之就成了撂荒地。”丁洪生说,经过“五良”融合项目改造后,长玉村的农田“面貌”焕然一新,田地平整成型,小田变成了大田,沟渠、机耕道等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善。放眼望去,农田连块成片、地势高低相当、机耕道互联互通,基本能达到播种、植保、收割等全程机械化,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机械化发展,便于今后产业统一布局。

  2022年,略坪镇围绕建设“国家粮油制种示范农业公园”的战略定位,以长玉村为核心,辐射松花、高玉、广安、前龙、隐逸山5个村建设“种子芯谷”略坪团组核心区,全力发展水稻及油菜制种等产业。预计2022年全镇制种面积增加3000余亩,其中水稻制种增加2000亩,产值增加800万元;油菜制种增加1000亩,产值增加300万元。

  略坪镇大力发展制种产业只是罗江区积极推进种业基地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罗江区强化政策保障、增加资金投入,推动制种产业做优做强。2020年罗江区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后,获得6000万元奖励资金,拿出4000万元支持制种发展。2021年9月,罗江明确提出要建设国家级高标准水稻·油菜“双季”制种示范区和“种子芯谷”,将制种产业发展上升到全区战略发展层面。

  2022年,罗江高标准建设略坪、调元、金山水稻制种和新盛、金山、鄢家、略坪油菜制种的“五化”基地3万亩,打造现代种业核心基地。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外,还继续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合作,实验示范完善机插、无人机授粉技术,加快建设集中育秧和烘干中心,提升全程机械化制种水平,争取建设省级育种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