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雅安雨城:“三参与”助推雷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04月02日 13:1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日电 (刘刚 雨宣)近年来,雅安市雨城区采取“政府+专家+农户”共同参与的模式,助推雷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雨城区拥有雷竹6000亩,其作为良好的笋用竹,具有出笋早、产量高、笋期长、味鲜美、有机等特色优势,并且投资小、见效快,已成为当地农户致富的“摇钱竹”。

竹文化展示厅(雨城融媒 供图)
竹文化展示厅(雨城融媒 供图)

  政府参与,谋发展。今年以来,雨城区林业局筹集200余万元资金,发展雅安市竹笋丰产培育示范项目、鲜笋冷藏保鲜实验项目,建成600平方米竹文化展示厅、3.5公里紫薇围栏,建立了竹林基地发展农旅融合示范点。积极引导农户深挖雷竹价值,从“种、伐”单向产业链向“基地+加工+采摘+竹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链逐渐延伸。

  专家参与,促增收。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院校专家合作,培育出50余名技术骨干,在病虫害防治、及时排灌、施肥、增温早出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全区雷竹病虫害成灾率为0,产量每亩可达3000斤,春笋在冬季大量上市,实现春笋冬出。

  农户参与,共富裕。在政府、专家的引导下,农户积极参与,流转土地,大面积种植雷竹。成立专门的雷竹专业合作社,建立1000余亩雷竹基地,127余人参与产业链,人均年增收7500余元,农户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改善。

  雨城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挖最适宜雷竹生长的种植密度、增温早出的技术标准及市场的可行性,进一步打造成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雨城雷竹模式”,让小雷竹变成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