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海大研支3人团:“海蓝蓝”辉映壤塘“天蓝蓝”
2022年04月13日 13:1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3日电   (杨斌 刘小义) “齐步走...。。敬礼!”新学期伊始,阿坝州壤塘县中学操场上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如期举行。4名升旗手和护旗手组成的国旗护卫队在教官的指导下庄严升旗,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爱国、自豪之情在全校师生心中油然而生。

  规范的升旗仪式不仅是对国旗的敬仰,也是对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担任该校国旗护卫队教官的是来自大连海事大学的3人研究生支教团队白宇航、张博、冯浩。2021年7月,研支团3人跨越千山万水从象牙塔来到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中学,开启了西部支教之旅。

 点亮青春,传递知识的火种

支教团队在壤塘开启支教之旅。
支教团队在壤塘开启支教之旅。

  3名研支团成员分别学习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专业。在壤塘县中学校师资力量短缺的情况下,他们服从学校安排,分别担任英语和地理教学,到岗即上岗,带着爱与责任站上三尺讲台。在教学中,他们发挥自身特长,每人每周课时量达18课时以上,午休及周末的时间也常用来给学生辅导功课。

  “看到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看到他们学习有了进步,我们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壤塘的冬天寒风凛凛,空气稀薄,繁重的教学加之冬季缺氧差点让几位北方来的热血小伙晕倒讲台,但是责任如斯,念兹在兹,研支团成员克服重重困难,虚心学习,工作用心用力,成效明显,成了同事的好伙伴、学生的好老师。

 绽放青春,扬起爱国的风帆

支教老师带领护卫队训练。
支教老师带领护卫队训练。

  爱国主义历来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海大研支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出发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抓手,建立壤塘县中学首届国旗护卫队,规范升旗仪式。无论风吹日晒,每天中午都能在操场上看到他们带领护卫队“一令一动”训练的身影。

  在重要历史节点,他们会精心准备主题班会,为同学们讲解国庆节的由来、红旗的颜色、“九一八”等红色知识。为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和凝聚力,他们积极带领学生前往敬老院、烈士陵园、乡镇义工等地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及特殊困难群众送温暖、洗衣做家务。筑理想,育“西”望,海大研支团致力培养“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让爱国爱人民、服务社会的精神在美丽的壤巴拉高原传扬绽放。

奉献青春,筑牢希望的桥梁

为学生送上爱心礼包。
为学生送上爱心礼包。

  “加油!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建设家乡服务社会!”由于壤塘地处偏远,群众增收路子不宽,有些学生冬天仍身着单衣,用油笔管书写作业,反复使用一个本子,学习和生活不同程度面临困境。研支团将这些情况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他们深入乡村山寨开展家访,掌握学生家庭状况,联系社会爱心企业及人士给予资助。

  3月10日,由研支团联系的爱心企业大柴公司捐助的100件衣物和100双袜子到达该校,25名生活困难、学习优异的壤中学生受到资助。支教以来,研支团共向壤塘县中贫困生精准发放棉衣物200件、学习用品包400份,助力他们完成梦想,走出大山。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年的支教之旅尽管短暂,还有两个多月即将结束。但是大连海大研支团秉承“学汇百川德济四海”的海大校训,用青春汗水浇铸支教之路,为培养祖国人才、建设美丽幸福壤巴拉家园贡献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