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0日电 (记者 贺劭清)第四届华夏文字节西华大学专场活动20日在成都举行。

此次活动以“山川万象·24节气”为主题,在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的指导下,由西华大学与安阳师范学院、北京大学经典与文明研究中心、甲骨文明世界文化之旅研究院共同主办。活动期间,与会人员一起穿越历史,重温文明演进历程,回溯文字起源,共探甲骨文中蕴涵的生命意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震中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参加会议。他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其中重要的载体就是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汉字,它是中华文化的基因特征,值得中华儿女骄傲。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谭继和作了题为“与君约略说节气”的学术报告,从“中国农历是中国古代农学的一大独特创造”“24节气的文化内涵中国民俗”“24节气的民族精神龙文化”“乡村文脉、根回乡村:24节气融入当下”四个方面作了深入的介绍和分析。
谭继和指出,24节气蕴含的文化就是它的魂与根,需将纪念活动办到民间,用到群众身边,运用到社区去,更要走进学校,把历史文化资源融合到大地上。
据悉,4月20日也是国际中文日。本次活动以甲骨文明为主线,以24节气为时间,以山川万象为空间,让大家认知了古典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活动旨在推动文字的发展,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进一步强化文化自信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