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0日电(吴平华 )“医院目前有肿瘤科等四个省级重点甲级专科,建立肺结节多学科联合诊疗机制,定期开展肺癌筛查,引进AI等先进的创新医疗技术和手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较好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致力于做好简阳地区百姓健康的‘守门人’。”近日,简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忠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为深入践行“基层公益行”项目,在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简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忠军、简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王世平就医院在肺癌防治方面的建设性经验做了分享。据悉,作为西部最早的县域三甲综合医院,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是积极落实县域肿瘤早筛工作的标杆县之一,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作为中国第一大恶性肿瘤,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首位,堪称“癌症头号杀手”,严重危害居民健康。肺癌高发人群包括吸烟和被动吸烟、有慢阻肺病史、肺癌家族史、特殊职业暴露等,有以上情况应及早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目前提高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由于肺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加之患者本身的早筛早诊意识不强,易被误诊误治,致使不少肺癌患者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对于肺癌的高危人群,专家建议每年做一次健康体检,如肺部的低剂量螺旋CT等。若发现了肺部结节,需依据实际情况,按时复查。
简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王世平主任表示:“肺癌的早筛是为了尽早发现病例,在进展期前及时阻止继续恶性发展,作为医务人员,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向公众传递肺癌早筛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医院和体检中心的科普宣传,群众的早筛意识越来越高,我们医院每年进行肺结节筛查的病例也越来越多,从这两年我们进行肺结节MDT的结果来看,我们所收的病人中,大概有80%左右都是早期的。”
自简阳市人民医院肺结节MDT建设以来,两年的时间里,从院方的宣教,到患者之间的口口相传,简阳市群众的肺癌早筛意识得到了较大提高。就简阳市人民医院而言,开展早期肺结节相关的手术量也越来越多,从三年前的每年一百多例,到去年的五百多例,再到今年1至3月便已做了近两百例的数据变化,无不显示着县域医疗水平的发展正不断满足基层群众的就诊需求。
陈忠军副院长表示:“为帮助更多简阳市居民在早期发现或排除肺癌发生风险,最大化惠及患者。医院积极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每年4月的肿瘤防治宣传周,我们都会开展相关义诊、患教等公益活动,扩大群众对肺癌疾病认知。同时,鼓励患者进行肺结节筛查。截至目前,我们医院累计开展了24场早筛活动,筛查出超1500例肺结节患者,其中有230多例患者已在我们医院进行了规范化治疗。”
谈到惠及患者,陈忠军副院长表示:“自学生时期,我就下定决心将来要做一名医生,为家乡医疗事业发展尽一份力。就在县域工作后,我一直努力提升百姓的健康意识,将更优质的先进医疗技术引入医院,我相信,经过医院和社会各界的努力,县域百姓在本地也可以享受到一样规范的诊疗服务,县域医院也会坚持做好广大群众的健康‘守门人’,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王世平主任在展望未来医院肺癌工作时表示:“我希望未来医院的肺结节筛查工作做得越来越好,手术患者都是I期肺癌,都有5—10年或更好的生存率。同时,也希望MDT项目,不仅是在肺结节,包括疑难杂症等领域都可以逐渐完善、成熟,为县域患者提供更优质、全面的诊疗服务,造福更多患者。”
据了解,基层公益行-县域医疗卫生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阿斯利康中国公益支持,旨在呼吁提升县域大病管理意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综合服务能力,落实县域肿瘤防治工作。该项目于2020年正式启动,2021年共举办了18场线下会,培训了近1000名县域骨干医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