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8日电 (吕婕)“不管是引入社会组织,还是孵化本地社会组织,都是为了提高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可度、参与度和满意度。”4月28日,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新川社区党委书记邹益介绍,新川社区是以“社会组织参与型”为特色入选的四川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服务试点单位,通过社会组织协助开展社区公共事务,大大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

新川社区建成于2011年,属于地震后由农村整体搬迁至城市而建成的社区,住户从村民变成了居民,身份的转变只是浅表化的,居民的个人行为、生活方式、邻里关系、社会参与等方面都将发生深层次的变革。“经过10多年时间,居民有了一定转变,但还不够,为了更好地引导居民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的转变,今年1月我们引进了绵阳阳光社会服务中心这一社会组织,由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更好地服务居民、提升居民素质,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和社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新川社区党委书记邹益介绍。
绵阳阳光社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阳光社会组织”)通过走访摸排,发现有爱心、有热情、有时间的居民,积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为居民服务。在阳光社会组织的帮助下,目前新川社区已成功孵化培育“川家儿女志愿队伍”7人和“新羌缘文化志愿队伍”20余人等两个本土社会组织。今后,将由这三个社会组织共同服务社区居民,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协助解决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切实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针对新川社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居多的现状,我们正在实施开展‘爱暖新川’服务项目。”绵阳阳光社会服务中心社工唐芝介绍,该项目包括对社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开展心理辅导、紧急救助、代买代送等个性化服务,针对社区困残群体开展心理疏导、就业帮扶、生活救助等社会服务,对留守妇女、儿童开展关爱走访,并分群体开展妇女儿童心理辅导、兴趣培养、孝文化传承、儿童保护、留守妇女就业培训、法律援助等服务。“这将有效解决老、困、残群体的日常照料以及妇女儿童群体的兴趣培养、就业培训、关爱服务、法律援助等问题,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唐芝说,同时,通过实施“爱暖新川”服务项目,也能带动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为社区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下班后,趁着空余时间,38岁的丁英穿上红马甲,化身“川家儿女”志愿者,上门慰问独居老人、孤寡老人、困残群众等,陪他们聊天、帮忙打扫卫生、代买代送米面粮油等。“我也想通过我们的志愿服务,让居民真正感受到社区和志愿者对居民的关心关爱,是真心真情在为居民服务。”丁英说。
“我行动不方便,自己单独出门买菜很困难,‘川家儿女’志愿者通过提供代买代送服务及时给我送来了生活物资,真的非常感谢你们。”熊阿姨紧紧握住“川家儿女”志愿者的手,嘴里不停说着感谢的话。
此外,为拉近邻里距离,更好融合社区居民,增进社区团结,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下一步,新川社区将开展“院落微治理项目”,通过探索院落微治理,凝聚小区居民力量,促进小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绵阳阳光社会服务中心社工唐芝介绍,该项目将针对居民矛盾纠纷开展政策法规宣讲、家庭矛盾化解、邻里纠纷调解、居民议事等;针对社区环境开展综合治理;定期开展“邻里节”,推动邻里守望、互助互伴,加强居民联系,调动居民热情,主动参与小区公共事务。
同时,阳光社会组织还将积极探索科技赋能社区治理,通过加入“智慧北川”数字平台,新川社区将党建、政务、文旅、防疫等内容“搬”至线上,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提升办事效率,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