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达州大竹:“一村一品”育好清廉特色 全面推动清廉乡村建设
2022年05月07日 13:5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7日电 (达轩)能人治村“带一带”、“双代”服务“帮一帮”、村级监督“理一理”、片区协作“审一审”、村组财务“清一清”、家风民风“评一评”……大竹县清廉乡村建设“一村一品”亮点纷呈。

  近年来,达州市大竹县纪委监委落实落细清廉建设“四责协同”机制,牢牢把握职责定位,坚持全县清廉乡村标准化建设,“一村一品”打造,以点带面,强化清廉乡村建设,有力推动基层治理。

  “清廉乡村谁来建、怎么建、建什么?”大竹县以“标准化、项目化、制度化”“三化”解答了这个问题。

  以标准化为基础。以营造基层党风政风更正、乡风民风更淳、党群干群关系更亲、乡村治理更有序、社会风气更清朗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建设目标,细化4方面12项具体内容,促使基层对清廉乡村建设的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

  以项目化为抓手。每个乡镇(街道)选取有一定基础条件的乡村打造示范点,在标准化建设基础上,结合实际选特色创亮点,纳入项目库,推行项目化管理,确保各示范点形神兼具。

  以制度化为保障。县纪委监委通过调研督导、监督检查等方式,对清廉建设进行现场“把脉问诊”,适时召开分析研判会议,帮助查找短板和不足,提出意见建议,共商解决办法。对推进不力、成效较差的实行黄牌警示制度,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向县纪委监委作出书面检查,并视情况进行处理,进一步压紧压实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清廉乡村建设主体责任。

  村级小微权力运行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是导致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易发多发的原因之一。为让清廉乡村既有形更有神,大竹县纪委监委聚焦村级小微权力,紧盯“痛难堵”点问题,强化基层治理。

  月华镇九银村构建了以标准公开栏为主体、村民微信服务群为延伸、村委自选方式为补充的“1+1+N”村级“三务”公开机制,坚持固定内容长期公开,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步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向村民交上了一本“明白账”。该村纪委通过网格式日常监督、派单式靶向监督、协作式交叉监督等监督方式,实现监督与权力运行同步同轨同向,给村级小微权力套上了“紧箍咒”。

  “现在只需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随时随地了解到家乡发展概况,惠民惠农相关政策及办事流程,还可以查询到我享受的惠民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情况,真好!”常年在外务工的庙坝镇长乐村村民张大哥感慨道。

  “村务E码清”是县纪委监委为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和政策咨询渠道,指导长乐村支两委开发的一个微信小程序,其中“村级监督”版块的开设,更是让民意诉求搭上了“直通车”。

  长乐村纪委明确专人负责“村务E码清”小程序后台管理,每日整理“村级监督”版块内容,按照民生诉求、信访举报两大类,根据问题轻重缓急,采取黄、橙、红三色予以划分,督促跟进整改;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预防、早提醒、早纠治。

  “新华村文化墙上包含了‘家风家训’‘竹麻文化’‘农耕文化’等多个主题,形成了内容丰富、赏心悦目的靓丽风景线,成了村民劳作之余休闲娱乐的聚集地,丰富了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大竹县石河镇纪委书记介绍道。

  近年来,大竹县纪委监委把清廉乡村建设与党史学习教育、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家风家教、产业发展等相结合,深挖本地清廉文化,因地制宜打造“清风”阵地。

  大竹县月华镇九银以“一糯千金,和谐九银”为主题,将清廉文化融入本村糯稻产业、省级五星级农业园区旅游,形成观景台、丰收亭等清廉文化宣传特色阵地,小区广场设置阅报栏、公益广告牌,更新体育健身设施,将民风民俗、家风家训、清廉文化、民生监督等内容融入小区的每一个角落。

  下一步,大竹县纪委监委将不断丰富清廉乡村建设内涵,深挖清廉文化,着力打造大竹清廉乡村名片,并结合各类专项治理,推动清廉建设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让基层群众在清廉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