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德阳:微改革“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
2022年06月11日 14:4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11日电 (杨勇  吕婕)微改革推动大发展,微创新破解大难题。德阳市聚焦基层难点痛点和群众急难愁盼,坚持城乡统筹布局、小切口精准发力,创新实施基层治理“十大微改革工程”,有效推动治理提效、服务提质、发展提能。

  6月10日,德阳市举行基层治理“十大微改革工程”2021年成果展示暨2022年项目发布会。会上展示了2021年“十大微改革工程”成果,即“智慧社区”便捷高效暖人心、“一张网”联动协同强治理、“社区规划师”优化空间提品质、“乡村振兴实践工作站”招才引智蓄活水、“社区大党委”以城带乡促发展、“三无变三有”老旧小区换新颜、“公共卫生委员会”护航健康、“一表三审”基层减负、村级集体经济“百千亿”工程、小区共建共享“领航行动”。通过精准点穴“微改革”,全力破解基层治理困局,进一步破堵点、消难点、缓痛点,不断改进治理机制,提升治理效能。

  为实现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德阳认真总结,谋划思考了2022年“微改革”项目。

活动现场。 杨勇 摄
活动现场。 杨勇 摄

  第一项“微改革”是支部建在项目上。德阳市针对重大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等问题,在全市重大项目一线建立党组织,充分发挥一线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和项目建设同频共振、互促共赢,高质量加速推动项目建设。

  第二项“微改革”是“产业书记”助推集体经济发展。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通过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从全市各类企业中选派优秀人才到集体经济组织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挂任“产业书记”,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第三项“微改革”是既有住宅增设电梯。针对部分住宅小区悬空老人、残疾人等人群“上楼愁”的问题,通过分类分批在需求明显、民意集中的住宅小区增设电梯,切实解决特殊困难人群出行难问题,加快适应人口老龄化需要,进一步提升小区群众满意度、幸福感。

  第四项“微改革”是“家校社”协同育苗。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要求,针对育人主体路径单一、合力凝聚不强等问题,通过建设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家庭尽责、学校支持、社会参与的良好育人格局。

  第五项“微改革”是村级基础信息统计“一张表”。针对基层过急、多头报表等问题,在去年实施“一表三审”减负增效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全市村(社区)基础信息表(库),推动实现数据共建共享,一个渠道获取村(社区)基础数据。

  第六项“微改革”是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改革。针对基层群众办事存在的反复跑、审批效率低、出件速度慢等问题,在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室)全面推广设置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推动政务服务由“一事找多窗”向“一窗办多事”转变。

  第七项“微改革”是金融干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针对农村金融服务不平衡不充分、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通过“千人千村计划”,每年选派200名,5年累计选派1000名金融干部人才到镇村挂职金融副书记或金融助理,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同时,持续推动3个成效较好的已实施项目,分别是智慧社区建设、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和小区治理“领航行动”。

  接下来,德阳将以“十项微改革工程”为牵引,选好试点、做优亮点,推动各项“微改革”走深走实,以精细化治理、智能化支撑、规范化服务的改革“绣花针”,穿起全市城乡基层治理的“千条线”。(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