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1日电 (王光民)啄青草、喝山泉、吃昆虫、栖灌木,林荫树下,一只只土鸡穿梭于地埂垄间,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回荡在剑门山区。
2022年,剑阁县坚持“土鸡血缘、林下放养、原粮饲喂、半年出栏”十六字标准,围绕“延链条、补短板、创品牌、促融合”工作思路,持续做大做强剑门关土鸡特色产业,实现产供销供应链一体化。

校地合作 三方联动确保好品质
走进古柏道公司土鸡放养场,漫山的土鸡在山坡上欢戏。2018年,刘渝回到家乡,先后创建古柏道农业开发公司和众道生态农业联合社,从事剑门关土鸡养殖产业。
“我们的鸡采用的原粮无抗喂养,喝的是山泉水,住的移动'别墅',平常是散养在元宝枫树下的林子里,吃草虫。为了让土鸡品质更好,我们会补充一些微量元素,添加一些中草药。”刘渝介绍道,“我们一年出栏剑门关土鸡2万多只,主要销往成都、绵阳、广元等周边城市。最多两三天,这批出栏的2000多只土鸡就销售完了。”
经过林下散养,与普通肉鸡相比,剑门关土鸡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更高,品质更好,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更加客观。
据了解,剑阁县近些年与西北农林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广无抗·零残养殖集成技术,开展以元宝枫叶为主的中草药饲料配方和炖鸡佐料研发,通过产业联合社和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开展林下散养土鸡,确保剑门关土鸡品质。
引领带动 富民增收增添好途径
在剑阁县白龙镇先锋村7组,60多岁左思金正在打理着鸡舍,左思金正在打理着鸡舍,每年他和老伴都要养几十只土鸡贴补家用。
“我搞的是土鸡代养,鸡苗、鸡笼是公司免费提供的,喂的时候只用玉米、大豆等自产的粮食。去年我一共养了45只土鸡,卖了5000多元,收入还算可以。”左思金算着账,手里的活儿也没有放下。
左思金是剑阁县古柏道农业开发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同时也是该公司发展土鸡代养的典型代表。农户代养时剑阁县土鸡养殖模式之一,这种模式在脱贫攻坚中为广大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增收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收入增长点。
“去年,公司发展代养农户20户,代养剑门关土鸡1000余只。2022年,我们准备发展到60户,周边乡镇农户也可以参与进来。”剑阁县古柏道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众道生态农业联合社理事长刘渝介绍道,“在发展农户代养土鸡的过程中,我们先后培育了种养殖能手60余人,他们将成为周边养殖剑门关土鸡的行家里手。”
下一步,剑阁县将充分发挥公司和联合社引领带动作用,鼓励群众大力发展剑门关土鸡养殖,同时也将在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给予扶持,让企业做大做强,让群众得到实惠。
延伸链条 打造土鸡产业好品牌
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必须要跟上。为打造剑门关土鸡特色品牌,剑阁县围绕“1233”执政兴县战略,在“下普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剑南粮油示范区、升钟湖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亭子湖生态种养示范区等大力发展剑门关土鸡支柱产业,着力打造剑门关土鸡全产业链条。
截至目前,剑阁县建有剑门关土鸡屠宰场3个,土鸡加工厂2个,品鉴店34个,鸡舍74万㎡;配套孵化场5个,脱温场46个;培育土鸡公司18家、专业合作社156家,养殖户18750户。据统计分析,剑阁县剑门关土鸡年养殖能力达3000万只,可实现产值25亿元。
“近三年,我县先后落实专项资金1953万元,实施剑门关土鸡产业配套项目和品牌提升推介项目,夯实了产业基础。下一步,我们将以龙头企业为抓手,以链条延伸为方向,进一步优化扶持政策,确保全县土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剑阁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罗映波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