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7日电(王爵 李映霞)27日,在位于嘉陵工业集中区的南充市坝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只见厂区内停有一辆“坝坝宴”专用车,车箱内蓄水箱、淘洗盆、冰箱、蒸箱、食品留样柜、发电机等一应俱全,提供了食品全流程制作的设备保障,车内实时场景均在摄像头的监控范围内。
市场准入不规范,登记备案流于形式,原料食材溯源难,乡厨食品安全知识提升难,食品留样不规范,食品安全无保险兜底……这些曾长期存在于农村“坝坝宴”间的难题,如今迎刃而解。2021年以来,南充市嘉陵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区食安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探索与实践,在全省开创性建立了“公司+乡厨”农村“坝坝宴”监管模式,不仅成功破解了农村“坝坝宴”长期存在的问题,还让“坝坝宴”步入管理规范、安全可靠的良性发展轨道。

南充市坝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蒲涛介绍,该公司于今年6月采购了“坝坝宴”专用车,与此前开发的“坝坝宴申报系统”小程序构成智能化系统,实现了“坝坝宴”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的无死角监管。
“事前对每餐次就餐人数100人以上的农村集体聚餐实行报告登记备案制度。”蒲涛说,“坝坝宴申报系统”小程序集公司、乡厨、监管部门、属地食安办四方管理于一体,事主选定乡厨及菜品后,由乡厨在小程序平台上填写上报事主身份、办宴地点、桌数和菜品等基本信息;公司将匹配的食材及进货查验资料上传平台,向相关乡镇(街道)食安办推送备案后,激活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功能;属地食安办在小程序平台上即可完成备案操作。

办宴备案后,由属地食安办牵头、辖区市场监管所参与指导,随机对办宴现场原料食材匹配、产品合格证明、帮厨情况、办宴环境、操作规范等进行检查。通过系列举措,切实压实属地、公司、乡厨和事主的四方责任。
“‘坝坝宴’专用车上为什么要配备食品留样柜?就是为了宴席菜品的规范留样。”蒲涛解释道,办宴前公司或配送中心对原料食材进行留样,办宴中乡厨对上桌菜品进行现场留样,办宴结束后公司或配送中心对上桌菜品留样并低温冷藏48小时以上。依靠智能化系统拧紧“安全阀”,让食客吃上“放心菜”,极大地降低了农村“坝坝宴”的食品安全风险,真正实现了让事主更省心、乡厨更用心、百姓更放心、监管更专心、政府更安心的多赢局面。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网络平台,让老百姓根据自己需求选厨师、选服务员、选菜品,实行个性化定制,让老百姓从‘坝坝宴’中找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蒲涛表示。
一些乡厨“无证上岗”,食材采购不规范,操作缺乏安全保障,加上农村“坝坝宴”涉及的人多面广……这些曾是摆在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道难题。“通过前期对嘉陵区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调研和实地走访,发现农村‘坝坝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流于形式、问题突出,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南充市嘉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嘉陵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毅介绍。
面对难题如何破题,保障农村“坝坝宴”安全?2021年6月,嘉陵区食安办根据《四川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围绕“消除隐患、补齐短板”这一监管思路,着手调查研究,大胆探索创新,指导组建了南充市坝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并积极引导乡厨加入公司,纳入统一管理。
“我们公司对乡厨统一办理食品摊贩登记卡、统一着装及健康管理、统一配送原料食材、统一提供办宴备案、统一开展食品安全及厨艺技能培训、统一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蒲涛介绍,该公司建立“六统一”管理机制,实现了全方位掌握乡厨信息、全流程追溯食材原料、全过程监管办宴环节,构建了上可溯源、中可提升、下有保险兜底的闭环,从源头上消除了农村“坝坝宴”的安全隐患。
“加入公司后,解决了之前进货渠道不规范、人员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目前,我们业务量不断攀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也提档升级。借助公司这个平台,乡厨之间还经常交流学习,相互介绍办宴经验,我们制作的宴席品质有了进一步提升,业务范围也得到了拓展。”乡厨姜正勇深有感触地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