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20日电 (记者 安源)攀枝花市仁和区苴却砚文化艺术节暨“天时地利这里仁和”城市形象展示体验成都专场活动于日前在蓉城举行,活动发布了“天时地利这里仁和”城市形象宣传片和攀枝花市仁和区全域旅游地图。推介会现场,仁和区还以抽奖、问答等多种形式向蓉城人民送出千张动车兑换券,诚邀各方游客去往四川最南端享受冬日暖阳。

在活动现场仁和区送出1000张饱含阳光温度的动车兑换券,现场观众对仁和区的了解与期盼也愈加深厚。
“今天的体验给我不一样的新鲜感。”成都市民杨女士手握兑换券激动地说,“给我感觉仁和是个物产丰富、待客热情的好地方,加上今天领到了动车兑换券,还是蛮挺期待的,动车开通后我一定会去一趟。”
据介绍,过去,对外交通是制约仁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最南端也是离成都交通时间最长的城市。下一周,新成昆铁路全线通车,成都至仁和,5个小时左右即可到达。
位于仁和主城区的攀枝花南站,即是中国西南地区南北纵贯铁路大动脉上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重要通道。每天往返的动车,缩短的不仅仅是两地之间的距离,更改变了人们的出行、工作与生活方式,拉近了外出的游子与家乡亲人的距离。
仁和区委书记班宏向蓉城市民送上来自四川最南端的温暖祝福、发出最诚挚的邀请。他说,这次活动,因为疫情迟了一年。这一年仁和没有松劲,打造更美环境、塑造更靓景区、挖掘更多美食,只为展示更好的仁和。在仁和,一天即是四季,早如春、午似夏、傍晚是深秋、深夜的被窝很暖和。最南端,川滇交界,仁和有不一样的民族风情;最温暖,除了阳光,仁和更有人情、温情,心的温度。随着新成昆铁路全线通车,成都与仁和的时空距离再次缩短,四川最南端已不再是“诗与远方”,而是“心才动,身已动”、可以说走就走的目的地。仁和区28万人民欢迎各方游客、四海宾朋齐聚仁和,在异木棉下尽情歌舞,在石林深处纵声高歌,在四川最南体会“进则繁华、归则田园”的城市韵味。

仁和区委副书记、区长苟军发布了仁和区“天时地利这里仁和”城市形象宣传片。该宣传片以“天时地利这里仁和”为主题,分别通过“绿色仁和”“活力仁和”“和谐仁和”三个篇章,直观呈现仁和区“进则繁华归则田园”的城市意境,展示了仁和区打造攀枝花市城市会客厅、“烟火仁和”名片,建设绿色活力和谐现代化城区的良好成效。
而在当天亮相的攀枝花仁和全域旅游地图小程序,则以手绘地图形式展现仁和文化旅游特色亮点,从“吃、住、行、游、购、娱”6方面采集仁和文化旅游元素,具备景区景点介绍、语音播报、美食住宿推介等功能,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精准的旅游信息、更加便捷的旅游方式,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实现“一图在手,畅游仁和。”
在活动期间,攀枝花市还发布了欢乐阳光节相关内容。据了解,攀枝花市将在12月下旬,举行主题为“安逸四川花在攀枝花”的第十三届攀枝花欢乐阳光节,开幕式地点在仁和区大河广场,除了发放餐饮、零售等满减消费券活动,攀枝花市还特别推出了“阳光康养游”“三线研学游”“攀大丽香旅游‘金三角’区域联盟自驾游”3条主题线路产品。
据悉,近年来,仁和区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全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构建“康养+文化”“康养+旅游”等发展模式,成功打造了以“遇见四季”为主题的精品文化旅游活动。春季“遇见花开”,“迤沙拉姊妹节”“务本桃花节”等活动充分展示当地民族风情。夏季“遇见星空”,多条自驾游线路带来不一样的露营休憩、赏月观荷体验。秋季“遇见乡愁”,芒果采摘节、大田石榴节可充分体验采摘乐趣,感受收获的喜悦。冬季“遇见阳光”,游客可以在20度左右的气温中,沐浴阳光,感受“四川最南端”的冬日温暖。
如今,随着农文旅融合叠加效应的日益彰显,仁和区全域旅游不断展现新动能、新面貌。目前,仁和区已建成迤沙拉古村落、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等一批旅游景区,成功申报3个国家AAA级景区、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及天府旅游名村、天府旅游名品等,一步步打响仁和区全域旅游品牌,一步步展示天时地利、这里仁和,进则繁华、归则田园的城市形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