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泸州龙马潭区基层新型供销合作社: 当好农民的“贴心人” 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1年09月24日 20:2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4日电(邹立杨 姚艾青)“太安逸了,在这里买东西,不仅享受到比市场价还低的商品,同时还可享受到供销社和农商行共同提供的折扣。”9月24日,在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街道新型供销社综合服为农务中心,村民胡强拿着刚办理的“惠民连心卡”购物,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折扣,笑得合不拢嘴。

  当日,特兴街道新型供销合作社、特兴街道新型供销合作社综合党委正式挂牌成立,落户于人流集中区的综合为农服务中心同步开门营业,标志着龙马潭区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擦亮供销社为农服务金字招牌”的改革宗旨取得了新成效。

  在综合为农服务中心,各类商品整齐摆放在货架上,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土特产品,再到农资物品,一应俱全、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旁边的泸州市农商银行特兴支行设置的业务办理台前,还有居民陆续前来咨询。农资采购、技术咨询、农产品展销、存取款、水电气缴费、手机充值、学费缴费、快件收揽等各项业务,都可在此一站式办理,实现“进了一扇门、办成想办的事”。

  “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项工作‘提升发展质量’总体要求指引下,按照省、市供销社在全省、全市推广实施“三社融合”的工作要求,龙马潭区经过筛选、比较,把特兴街道供销合作社作为省级示范社、市级示范点进行打造,激活农村供销合作社活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龙马潭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副主任何昌锐介绍说,特兴街道新型供销合作社整合了街道供销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民专合社资源,打造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依托综合为农服务中心,开展农资销售、农产品销售、物流仓储等多项业务,当好农民的“贴心人”、乡村振兴的“护航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出了新时代服务“三农”的新路径。

琳琅满目的商品。
琳琅满目的商品。

  “在你们这里采购的化肥送不送到家呢?”在综合为农服务中心,前来购物的走马村村民曾生辉边选购商品,边向售货员咨询。因手有残疾,搬不动重物,在得知从这里采购的大宗物品均免费送到家后,曾生辉开始选购自家需要的商品。

  “我们不仅销售商品,还回购村民的产品进行展售,拓展大家的销路,同时常态为村民提供种养殖技术指导等服务。”特兴街道新型供销合作社理事长孔凡勇高兴地分享自己的生意经。除依托综合为农服务中心做好销售外,合作社还开展劳务派遣、土地托管、家政养老管理服务、办公用品配送、餐饮安全管理食材配送等业务,体现“质量优先、价格优惠、全程服务”的理念。

  目前,特兴街道新型供销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代表大会均已成立,正式投入开展工作。特兴街道新型供销合作社成立后,实行独立会计核算,注册资金100万元,其中供销社占股37%、集团资产占股51%、农民成员及个体团体及农业专合社企业占股12%。合作社成员中有种养殖大户、市场供应和销售专业团队,现基本形成供销一体化规模,全面运营后,预计达到2000万元的供销年产值,为特兴街道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农商行助力乡村振兴,我们一直没有找到更好的路径和平台,今天终于找到了依托!”在综合为农服务中心,泸州市农村商业银行特兴支行行长徐立波高兴地说,除了为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折扣优惠资金外,支行还为特兴街道新型供销合作社储备了200万元的发展资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琳琅满目的商品。
琳琅满目的商品。

  “我们将全力支持供销合作社的工作,加大资金政策的扶持力度,通过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等方式,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特兴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晓刚说,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加快建立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效能,让供销合作社这个农民身边的“老朋友”焕发生机和活力,特兴街道定将全力以赴。

  截至目前,特兴街道新型供销合作社已实现销售收入152万元,收益22.2万元;投入政府购买服务资金20万元,用于居家养老服务;托管土地130余亩,带动更多村民种好地、藏好粮。

  “我们区供销联合社的入股分红将投入到更多的业务拓展中,全部用之于社,促进供销社做大做强。”何昌锐说,龙马潭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将始终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加强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做好“供销社+”这篇大文章,加快形成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同时,还将大力实施供销合作社培育壮大工程,坚持“改革强社、服务立社、夯实建设、以企兴社、从严治社”,加快建设新时代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龙马潭经验。(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