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我由射洪县委政研室调入县政协机关工作,期间作为一名黄埔后代,我先后担任了遂宁市黄埔同学后代联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射洪县黄埔同学后代联谊工作委员主任委员,后来又任省黄埔后代联工委常委。现将我任职以来所作黄埔工作的史事作以下回顾。
1986年,我到县政协任县政协任副秘书长后,就常与当时负责射洪黄埔工作的谢太钰及其他黄埔父辈打交道。因父亲是黄埔生的“历史问题”,一家人“文革”中饱受极左路线之害的阴影尚存,我未向谢老道明自己是黄埔后代,也没有直接以黄埔后代的身份参加联络组的活动,只是默默地为联络组的工作献计出力。联络组当时因没被批准正式建立组织,也就无固定的办公地点和活动经费。
1993年7月,谢老收到四川省黄埔同学会会寄来的20元办公费后来找我,说这么点费用怎么来开展工作?我对他讲,省同学会的办公经费极其有限,能寄款解决基本的通信用邮办公费,说明省上很支持随即建议他不要忙去取钱,先把汇款单复印下来,去找县领导汇报黄埔工作情况,争取得到县领导的支持。谢老随拿着汇款单复印件,向唐益昌县长汇报了射洪黄埔同学无活动经费的情况。唐县长听后,当即表态他跟县政协领导联系,请县政协考虑。当年,联络组首次得到县政协从有限的办公经费挤出的400元活动经费。次年,其费增加到500元。后来黄埔工作经费逐步增加,最终纳入了县财政预算时至我退休离开射洪时,黄埔工作经费已达二万元。同学们深受县委、政府关怀,统战部、政协支持力度加大,大家倍受鼓舞,黄埔同学活动日趋活跃。
1994年6月16日,射洪黄埔同学联络组在县政协举行了隆重的“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纪念会”。会议准备召开期间的一天,我向谢老讲了自己也是黄埔同学后代,谢老非常高兴。第二天,他兴冲冲地告诉我,他在黄埔同学录第16期查到了我父亲的名录,并希望我以后以黄埔同学后代的身份参加活动,我讲,我的心早就与黄埔、与你们在一起了,早就在参加黄埔的活动了。接着,我们就黄埔军校建校七十周年纪念活动作了筹划,后圆满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国家邮政部门当年发行了纪念邮票,我作为集邮爱好者,积极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购票寄封,扩大了对黄埔同学会与黄埔精神的宣传,使黄埔军校及黄埔精神被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认识。
1999年3月2日,遂宁市三县一区建立了遂宁市“黄埔后代联谊工作委员会”,设一名主任委员,三名副主任委员(市中区、射洪、蓬溪各一名)。在这次成立活动中,我被遂宁市统战部确定为副主任委员,负责射洪县的黄埔后代工作。2004年12月,四川省黄埔同学会后代联工委增补我为省后代联工委委员。后来,又增补为省后代联工委常委。组织的信任与安排,使我认识到黄埔工作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方可更好的有“为”。
在黄埔工作活动中,我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我参加工作以来,从事文字工作的时间较多,在黄埔工作活动中,一般会前的请示报告,活动安排等文字性工作,自己都主动承担。活动后的情况汇报与简报也多出于我的笔下。在我任职期间,《四川黄埔》内刊几乎年年都有我执笔写的活动信息与其他文章。
1995年9月,联络组举行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我负责策划和组织纪念专辑。组织、收集和编辑了十多位同学与后代写的有关诗文和回忆录,印制了赞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年诗文汇编》100册,发给大家和同我们有来往的兄弟市县黄埔联络组,让大家共同领略中华民族不可侮的抗日精神。1997年香港回归之时,6月,联络组举行了“迎回归,话统一,庆校庆大会”。我负责策划和组织编辑纪念专辑,印发了由同学与后代撰稿的《迎回归,话统一资料汇编》资料,下发同学和后代。
1998年10月16日,是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成10周年纪念日。省黄埔同学会举行纪念活动期间,我受省黄埔同学会的委托,策划和设计了有黄埔军校校总理孙中山先生肖象与“学成致用”题词,由四川黄埔杂志封面组成图案的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封、纪念图章的纪念封,并通过多方努力,从邮友处调剂到黄埔军校建校七十周年纪念邮票,满足了贴纪念封的需要。2005年,举国上下隆重举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我当时任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讨论工作时,我向领导建议由文史委与县黄埔联络组合出一期我们县军民英勇参加抗战的史事和大家纪念抗战的诗词与纪念文章的文史专辑。县政协领导赞同了这一方案,大家深受鼓舞,迅速行动,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搜集,编组抗战文史稿和纪念文章25篇,纪念抗战的诗词17首,纪念活动照片4幅。我在负责主编的同时,设计了书的封面。在短时间里,就成功编印了《血沃九州》纪念抗战专集。纪念活动期间,我还充分利用自己搜集的150多张反映抗战的杂志封面组成抗战专题图片展览,除在本县公共场所、学校、区乡展出外,还应邀在遂宁、成都展出。
在海峡两岸交流往来上,2000年,我和谢太钰先后致信和寄贺年卡给国民党元老、当年任黄埔军校秘书的陈立夫先生,共同致力于海峡两岸的统一。2001年年初,我们先后收到陈老先生回寄贺卡不久,陈老先生不幸病故。据其通信促统一史事,我写成了相关史料,刊于多家报刊。
长时间以来,自己有着爱好集邮,文艺创作,摄影等多方面的爱好,与社会各界人士有着较为广泛的联系。在黄埔工作中,我充分利用这些关系,积极开展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与民间往来。努力推进我县的黄埔工作。在与台湾邮友的交流中,结识了孔子后裔孔令鑫先生,为他提供了射洪、三台等县的孔庙照片,支持他设计系列孔庙图案的明信片,与台湾的骆朝登、陈文发等邮友建立了通讯联系,与他们交流切磋集邮,增进两岸民间友好往来。同时,还与张载信等香港邮友书信往来交流,互通有无。通过参加射洪文艺活动,我联系了在台湾的25期黄埔同学黄辉先生,在他主编的《世界论坛》副刊上,我先后发表了谐剧《孤品一片红》、游记《春游金华拜先贤》、系列笑话《阿智外传》、文艺论文《三国演义与歇后语》等文稿40余件。还由台湾彩虹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知青生活回忆录《路漫漫》与系列笑话故事《阿智外传》。孩子赵帅斌也在台湾《世界论坛报》发表《我的水杯》,十四行诗等作品20余件,宣传了我县文艺、国土、民政、招商多方面社会生活及黄埔工作。黄辉先生回射洪定居建立《黄辉作品陈列馆》时,我应聘为陈列馆的督查员。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好我县的黄埔工作活动,2005年8月,我结合连战、宋楚瑜等连续访问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出现新的转机及我县黄埔工作实际,在近两个月时间里,通过与统战部领导、谢太钰、张开等黄埔父辈座谈,走访社会各界人士,查阅有关资料,对我县黄埔工作开展了详细的调查工作。通过翻阅《黄埔同学录》,与统战部同志一起查阅县档案局资料和公安局所存历史资料,了解到射洪县共有本地籍和1953年止在射洪落户的黄埔学生100余人。其情况引起了市、县统战部的高度重视,进而使射洪的黄埔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调查中我还看到,在承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后,黄埔同学与后代也热心投入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如1998年长江、松花江及涪江两岸受灾时,我自费向灾区投寄慰问信60余封;1999年以来,联络组向“希望工程”、慰问黄埔老前辈,支持西昌等地捐款1000多元。此外,同学及后代们还积极参加所在单位的多项捐资救灾,送温暖活动。开展与海外亲朋好友书信交流,早已成为同学及后代的常用方式。总的说来,射洪黄埔活动是在与时俱进,受到了省市县的好评,至2015年,已有十人次受到省同学会和市联络组的表彰。2004年射洪黄埔同学联络组又被遂宁市评为先进集体,有2人评为省同学会表彰的先进个人,受县委统战部表彰的已达30多人次。
通过调查,我实事求是地向县政协、统战部领导汇报了黄埔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又提出了意见与建议。历时近两个月的调查后,我提笔将其形成专题调查报告,在报送政协、统战部领导的同时,呈送四川省黄埔同学会。省黄埔同学会不久就以《联络同学感情,开展黄埔工作》为题,通过工作简报的形式下发各地联络组,并在省黄埔工作研讨会上作了交流。
在联络组举行“庆祝建党80周年、黄埔军校建校77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我编组了邮集了《黄埔情、赤子心》邮集,配合纪念会进行展出。后来,又用两岸发行的邮品编组了《两岸一脉通》邮集,两部邮集不仅多次配合县上相关活动展出,还在县邮展上、金华镇、遂宁市、绵阳等地进行展出。此外,为推进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和集邮活动的开展,我与孩子赵帅斌先后为县内外邮政部门设计了邮政宣传戳100多枚。其中,宣传黄埔精神的,有宣传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达10之多。孙中山、周恩来、叶剑英、徐向前、宋庆龄、邓颖超、廖仲恺等黄埔先辈或他们的题词,都出现在邮戳上,戳品在寄往全国个地后受到大家的欢迎,《四川黄埔》还以较大篇幅,图文并茂地作了宣传报道。2003年射洪黄埔后代联谊会成立时,我用自己买的邮政明信片,加盖上自己设计的宣传戳,以联络组的名义,向大家赠送了盖有徐向前会长半身像和“为祖国统一尽力”题词及黄埔校门图案的邮政宣传戳明信片。2011年,在县政协举行了“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座谈会”,又以联络组名义向参会人员赠发了盖有我设计的“辛亥革命90周后”宣传戳的纪念明信片。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联络组积极动员和组织黄埔同仁以多种形式投入抗震救灾。灾情发生后,我们几位委员带头捐款的同时,又发动黄埔同学和后代亲属积极带头在所在单位、社区捐款,捐款总额达到7377元。我与儿子先后自费向灾区和省内外各地寄赠由我们设计的抗震救灾宣传戳信件、明信片500余份,慰问灾区黄埔同学及群众,向远方亲朋好友宣传抗震救灾。“5·12”地震中,黄埔16期同学罗方钦不幸遇难,我们及时向省黄埔同学会汇报情况及相关问题,为省黄埔同学会解决好类似问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011年4月,我迈入了退休人员的行列,不久,辞去了射洪黄埔后代联工委主任的职务。退休后,仍心系黄埔。结合各地纪念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纪念活动,我通过欣赏自己所集反映黄埔军校历史,载有孙中山、周恩来、叶剑英等黄埔先辈及相关史事的邮品后,撰写了近万字的纪念文章。其中,《军校园丁 光耀名片》文章刊于2014年《四川黄埔》家刊上。同时,我还以纪念黄埔建校的邮文,参加了全国邮联举行的纪念黄埔建校90周年征文活动。
2010年以来,我尝试始创作了“ZD画”创意摄影。对其尝试,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给予大力支持,三次作了宣传报道。其中, 2016年《四川黄埔》以5个多页面,以“发扬黄埔精神,尝试写意摄影”为题,刊载了我发扬黄埔精神,始创“ZD画新创意摄影”的实践活动与“ZD画”作品15幅,给了我强有力的支持与极大的鼓励。为我继续做好一个黄埔后代,进行更多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增添了信心与力量。在退休后,我继续用集邮宣传黄埔精神,所组的《黄埔情 赤子心》、《两岸一脉通》邮集多次在绵阳、成都、新都、眉山等地进行的黄埔活动与纪念抗战胜利活动中展出。由黄埔精神激励我从事的各项黄埔活动,使我产生的难舍难忘的黄埔情怀,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时值今天,它给我的晚年生活生活带来不可缺少的快乐,并促使我发挥自己生命的余热,再为祖国的统一作贡献。(文:赵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