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chp > 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莘莘 岁月峥峥
2024年06月06日 15:54 来源:四川省黄埔军校同学会 编辑:曹惠君

  黄埔莘莘,岁月峥峥,统一战线,曲折奋进。耄耋回首,圆遂初心:少年逐梦、黄埔磨砺、抗日国战、国共内战、土地改革、公私合营、整风运动、文化革命、改革开放、内外循环。伟大复兴,近在眼前,其中有我,我辈无憾!奋斗一生,彻悟一言:我与祖国,血脉相连!

  一、民国初年乱哄哄 有志少年懵懂懂 

  一九二九年三月,我出生在仁寿县汪洋镇杨古塘,父亲是个教书匠,写得一手好字,经常帮人写些碑文匾额。听老人讲我三岁那年,刘湘、刘文辉争夺四川领导权,调动二十万大军在威远荣县井研仁寿一带对峙开战半年多,主战场就在仁寿松峰场尖山子,距我家二十里。二十四军有个连驻扎我家,连长喜欢我,开饭了就抱我去和他一起吃,连续十几天老人害怕了,怕连长把我带走了,借口走亲戚躲到外婆家。或许是听的次数多了,我从小就想当兵。

  一九三七年全面抗战那年我八岁,读小学三年级,很喜欢老师讲打日本的故事。十四岁我在成都南薰中学初中毕业升高中,期期考全班第一。读了一年家里供不起了叫我回去种庄稼,我到成都征兵处报名参军,保家卫国!征兵处听我十五岁,摇头说:“我们招远征军,不招童子军,国家规定参军最低年龄是十六周岁。”

  成都我有个三表叔,他介绍我到成都新南门华蓉汽车修理厂当学徒。日本飞机无数次轰炸成都,皇城坝(今天府广场)一带被炸得遍地瓦砾,凤凰山机场那边时不时炸得火光冲天,大家经常躲警报。当时修汽车没得举升机,全靠人钻到地沟下面去修,别人跑警报,我们就钻到地沟下面干活。工余时间我坚持同步自修剩下的高中课程。

  二、抗战轶事多悲情 义愤填膺猛觉醒 

  三表叔爱吹壳子:他摆日本人炸都江堰,想水淹成都,日军炸了多次都找不着拦水大坝,他们的结论是中国伪装技术太好了。日军又派间谍来找都江堰大坝,老百姓都说没得拦水大坝,他们的结论是中国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李冰父子不设拦水大坝,这是保佑成都!

  三表叔摆日军炸自贡盐井,意在切断大后方食盐供应,制造盐荒,造成社会恐慌。日本飞机每次去轰炸,远远就发现轰炸目标有伪装的高射炮集群等在那儿,飞行员吓得调头就跑!其实哪里是什么高射炮嘛,就是楠竹经过捆接、扎起来的盐井架筒筒,一千多年前的老先人就是这么传下来的,这是天佑自贡!   

  三表叔讲得云淡风轻,但却在我内心燃起了一团烈火:你小小日本国,凭什么到我中国来炸这儿!炸那儿!我要参军把日本鬼子打出中国!一九四四年底,华蓉汽修厂门口木电桩贴了一则启示:黄埔军校预备学校招生,校址新都宝光寺侧,文化起点高中毕业。我报名参加考试,一个月收到录取通知书,遂了参军报国的心愿。

  三、黄埔莘莘卷潮头 完胜日寇雪国仇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一九四五年三月,我们高唱黄埔校歌,迎来了预备学校开学,见到很多外籍老师,有些还是著名大学的教授,他们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志愿者,来中国支援抗战。听完开学典礼,知道蒋中正仍然亲任预校校长,日常教务由教育长邓树仁少将负责。

  开办预校的起因:一九四二年二月初,中国十万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清一色美式装备,结果一败涂地。战役最高指挥官史迪威向上司马歇尔汇报:中国不缺勇敢的士兵,缺的是高素质指挥官,要彻底打败日本,中国必须培养一大批高端军事人才,作长远打算,马歇尔向蒋中正提出该建议被采纳。预校学制三年,主要学习普通大学基础理论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着重锻炼学生的思想开合能力。开设课程《高等代数》、《立体几何》、《理论力学》、《电工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国文》、《地理》、《总理言行》、《建国大纲》、《步兵操典》、《当代兵器》、《阵中勤务》,《外语》多数修英语,也有的选修俄、日、德、法语,毕业后转入黄埔军校本部修军事专业课。 

  《高等代数》教授是个大胡子,他在课堂上说:“数学是科学之母”!下课了我们就问“老师您说数学是科学的妈妈,那谁是科学的爸爸呢?”教授闷了一会儿,捋了捋胡子说:“你、你、你们都可以是科学的爸爸”。这话把我们蒙住了,“老师,此话怎讲?”老师说:“你可以把数学看成一个姑娘,学好了数学就相当于赢得了她的芳心,然后你带着她去做事,取得了科学成果,你就是这个科学成果的爸爸!数学就是它的妈妈!”教授把我们说得哄堂大笑。笑归笑,教授把高深莫测的数学与科学的关系,诠释得如此清晰,几十年我都记忆犹新。《立体几何》教授是个美国人,他画圆、椭圆、三角从来不用规尺,画出来的图与用规尺画的一样。同学们对学习《立体几何》、《球面三角》普遍感到吃力,我和一队十个同学合编“立体解析几何习题解”,校部奖励每人五百万元(约今五千元)。

  黄埔军校本部凡重要集会、特别是蒋校长训话,我们都要从新都宝光寺行军十八公里到成都北校场参加,列预校方队。《黄埔军校史料汇编》第350页记载:“军校召开校会、庆典时预备班全体官生背上行装前往成都本校参加,有时一日,有时数日,晚上官生住宿在文殊院的佛堂和廊檐下,如遇雨天,寒气袭人,住廊檐的学生只得裹紧薄被,等待天明”。一九四六年六月下旬预校撤销,归并黄埔军校本部西苑,预校三年我都被评为“勤学学生”。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寇无条件投降,中国获得完全胜利,一雪国仇,我们在校园里敲锣打鼓,彻夜欢呼庆祝! 

  四、拒绝效忠去台湾 起义建设新中国

  黄埔预备学校只办了我们这一届,一九四七年八月毕业八百六十五人,外语特好的百多人转入海军官校,其余转入黄埔军校本部二十二期,编为三总队,三总队在校学习达五年,是黄埔史上在校学习时间最长的学员。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七日,校长关麟征(蒋中正下野辞校长)流泪主持二十二期毕业典礼,他的演讲题目是“行为教育与为将之道”。毕业后我留校任教官,当时大厦将倾,人心惶惶,军校内形成了继续效忠国民党的“效忠派”与主张迎接新中国的“迎新派”,两派教官、学生近乎公开的激烈讨论、辩论,“效忠派”约占三分之一,有的编进了部队,有四百八十四名同学、部分教官及家属乘坐十三架B46运输机去了台湾。

  军校主官亦为“迎新派”同学的未来前途做了妥善安排,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五日,校方代表在地下党负责人、上校教官萧步鹏陪同下与解放军贺龙麾下十八兵团代表在新都秘密谈判,协议确定:一、军校全体教官、学员于二十日起义加入解放军。二、起义官兵负责封存武器弹药,保护校产财物,移交解放军。三、维持校内及周边地区社会秩序。四、解放军保留起义官兵的现有军衔职级不变。起义后我编入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川西分校,地址新都,享受排长待遇。我们一边负责解放军干部的文化短训班,一边学习《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社会发展简史》、《土地改革政策》、《婚姻法》四本书,我被评为“学习模范”。一九五零年九月,我响应祖国号召回乡参加经济建设,解放军发给我《起义证书》和《复员军人证书》,载明干部、排长身份、发一千八百斤大米作复员费(十个月工资),到原籍乡上领米。

  回乡后,我担任仁寿县汪洋乡文教部长,参加土地改革。后来公私合营,我作为公方代表之一,负责酱园厂、糖果厂、酒厂、染房、水烟丝厂的财务会计工作,最后纳入供销社。公私合营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新,对城镇工商业主乃至资本家不是象对待农村地主富农那样没收土地、财产,而是合股经营,公方代表参与经营管理,协调劳资关系,回笼资金,企业主领工资并享受利润分红。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由国家增资扩股,逐步地、平稳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我那时年青精力旺盛,干劲冲天,我的单据发票整理得整整齐齐,线载封角,封面封脊字迹工整,摆放清晰有序,打开文件柜像书柜一样一目了然,每次上级检查都赞誉叹为观止。我自学了《珠算》、《会计核算原理》等专业知识,一九五六年仁寿县供销社安排我在财会培训班上讲“加工企业核算”,推行我提出的分产品核算成本,按月考核产品产出率,实行奖惩,以节约原材料、提高产量,增加利润。至此以后我在县供销社会计同行中崭露头角。

  五、“整风运动”提建议 惊涛拍岸化平夷

  五七年整风运动,层层开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帮助政府整风。当时我二十八岁的率直青年,想展示点个人能力,把意见写成书面材料交到区公所。我所提意见是:“镇上车站坝那台轧(棉)花机,是从苏联进口的,放在路边一年多了,日晒雨淋,木框框包装箱开始朽烂了,无人过问,对国家财产不爱惜,修轧花站的地点迟迟定不下来”。建议:“先搭个席棚子为轧花机遮霜挡雨,轧花站应该尽快建起来。”运动后期收集、清理各种“意见建议”,区公所采纳了我的建议。

  全区另外还有几个人提的意见也被区公所采纳,但却有将近百人因提“意见”被划为“右派”,管制改造。这着实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后怕”!什么叫“惊涛拍岸”!后来仔细琢磨:我之所以平安过关,是我对工作有热情、提意见时没有“怨气”、没有“怒气”。

  六、驻军首长察秋毫 “牛鬼蛇神”被挡掉

  一九六七年三月,解放军七八六四支左部队一个连进驻汪洋区税务所内,执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带队首长是李姓副营长。五月份召开全区第一次“公开批斗‘牛鬼蛇神'群众大会”,造反派拟定的几十个“牛鬼蛇神”名单中有我。李营长看了关于我的“揭发材料”,或许是对黄埔同学的关注和关爱、或许是对复员军人的关心和关照,找供销社分管人事的支部委员核实情况,又找我当面询问、了解,查看了解放军发给我的《起义证书》和《复员军人证书》,然后对两个造反派头头说:“袁绍宏的问题,我们‘支左部队’经过核实,历史清楚、衔接连贯,没有问题,把他的名字从‘牛鬼蛇神’名单中删除”,为我挡掉了被批斗的厄运。

  七、春华秋实九十载 盼望统一翘首待

  二00七年起,仁寿县委统战部安排我担任县黄埔联络组副组长、组长;二零一五年增补我为仁寿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二零一九年四月眉山市黄埔联络组换届,选举我担任组长。

  二00九年九月在成都百花潭公园召开黄埔二十二期毕业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台湾同学十五人、大陆同学七十五人参加。相隔六十年再重逢,两岸同学亲密无间,大家畅所欲言,谈黄埔时光,谈祖国变化,谈婚姻子女,谈健康养生,谈和平统一。台湾同学告诉我们,台湾的黄埔同学、后代、家属都是支持祖国和平统一的,都是急统派。现在海峡两岸的黄埔同学都在努力奔走、联系、交流,大家都翘首以待,盼望能在有生之年亲眼看到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回望这九十多个风雨春秋,我国从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到挺直腰杆、接近复兴;我辈从革命求索、流血牺牲,到努力工作、艰苦奉献;我辈无愧于时代!年轻时我们曾立下“建设富裕强盛国家”的夙愿,如今梦想成真,孙中山先生《建国大纲》的宏伟蓝图,共产党领导我们已经提前翻倍兑现!从磨难中崛起,我们悟出一个道理:个人命运与国运紧密相系!我们和祖国血脉相依!(文: 袁愈明)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