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多项指标突破 西昌重回全国百强县榜单
2021年08月12日 14:2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四川在线记者 王云 何勤华

  近日,2021年度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单发布,凉山州西昌市跻身全国百强,排名第96位。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西昌市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多项指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两年后回归上榜百强县。

  西昌市委书记马辉表示,这是西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起点。“十四五”时期,西昌市将围绕建设攀西地区现代化国际性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双百”城市发展目标,按照“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治理优市”发展路径,奋力推进由“邛海时代”迈入“安宁河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新征程。

  多项指标突破

  再次回归百强县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坚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推动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底部支撑,在全省有基础、有条件的县(市、区)中,分类遴选确定了8个县(市)、5个区作为全国百强县百强区重点培育对象,量身定制“一县一策”专项培育方案,出台奖励办法,支持13个县(市、区)争创全国百强县百强区。

  自2020年以来,凉山州委州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培育全国百强县统一部署,围绕“加快西昌市重返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行列”这一目标,切实履行培育主体责任,拟定《西昌市争创全国百强县工作实施方案》和《凉山州支持西昌市争创全国百强县政策措施》,对标赛迪4大维度24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聚焦发展主导产业、重大项目投资、优化营商环境、园区设施配套、壮大民营经济等领域,大力促进西昌市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西昌市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占GDP比重、人均社消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等多项指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落榜两年后于今年一举强势回归入榜百强县。

  发展是第一要务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73.6亿元

  2021年火把节期间,西昌邛海游人如织。从7月1日起,邛海湿地公园正式实行“扫码赠票入园”。过去的五年,西昌荣获首批“天府旅游名县”等称号,旅游名片越擦越亮。

  不仅仅是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过去五年,西昌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末,西昌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3.6亿元,较2015年增长34.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2042元、21346元,城市建成区面积49.2平方公里。城市知名度、影响力、综合实力不断攀升。

  位于安宁河西岸的西昌市裕隆回族乡兴富村与太和镇九龙村交界地段,成昆复线铁路及西昌西站站点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铺设的铁轨向南北延伸,规模宏大的站点已屹立在眼前。

  过去五年,西昌始终坚持打基础谋长远,有效突破瓶颈制约,交通体系更加完善。泸黄高速(西昌段)扩能提级,乐西、西昭高速开工建设,成昆复线(西昌至昆明)通车在即。开通航线24条,通航城市27个,新建北环线、迎宾大道、春城大道等城市道路25条,改扩建合盐路、小渔村大道等46条,打通城市断头路5条,建成通乡公路162公里。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月亮湖等3座城市公园建成开放,现代葡萄、花卉,万亩水果、蔬菜等9个园区示范带动,农业基础逐步夯实。

  新征程上新目标

  向“安宁河”时代迈进

  2021年,西昌市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11133”发展战略(即一个坚持、一个目标、一个路径,三个重点、三个支撑),探索出少数民族地区县域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打造“一城一区一枢纽一花园”,即建设攀西地区现代化国际性中心城市、现代绿色优势产业集中发展区、四川南向开放门户交通枢纽、成渝地区阳光康养度假旅游“后花园”。

  上半年,西昌市经济持续恢复,稳中向好。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316.84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6亿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37.45亿元,同比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156.63亿元,同比增长10.7%。

  未来几年,西昌市围绕建设攀西地区现代化国际性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双百”城市发展目标,按照“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治理优市”发展路径,奋力推进由“邛海时代”迈入“安宁河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新征程。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