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川台纪录片《古蜀瑰宝》第一集《发掘·发现》今日央视、四川卫视播出
2022年03月30日 16:3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30日电 由四川广播电视台出品的大型考古纪录片《古蜀瑰宝》第一集《发掘·发现》,将于30日晚8时亮相CCTV9,四川卫视21时15分同步播出。

《古蜀瑰宝》第一集《发掘·发现》30日晚8时将亮相。(四川广播电视台 供图)
《古蜀瑰宝》第一集《发掘·发现》30日晚8时将亮相。(四川广播电视台 供图)

  据悉,该纪录片将视角放在珍贵文物走进博物馆之前,全景实地拍摄、4k细致还原发掘现场,看考古工作者如何解开隐藏在古蜀大地下的一道道难题。

  三星堆遗址发掘具有清晰的时间线:1927年春天,居住在月亮湾的农民燕道诚意外挖出许多玉器。这些玉器陆续流入古董市场,引起了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首任馆长葛维汉的注意;1934年3月,葛维汉带领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考古队来到月亮湾。三星堆考古的序幕就此揭开。但因为当时的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10天后,三星堆历史上第一次科学考古匆匆结束。1986年7月,当地砖厂取土时无意发现了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陈德安带领团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面具”等在内的1700多件重量级玉器、石器与青铜器在这一次发掘中出土。三星堆遗址,“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由于当时科技手段有限,考古技术颇为落后。出于对文物的保护,考古团队并没有大规模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发掘。直至2019年,四川省组织实施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三星堆有了新一轮的发现。三号、四号、五号、六号、七号和八号祭祀坑相继露出真容。

  从三星堆首次被发现到首次考古发掘,用了5年。从首次发掘到一、二号坑的发现,用了52年。从一、二号坑到三号坑的发现,用了33年。而从三号坑到四、五、六、七、八号坑的发现,仅仅用了5个月。时间紧,任务重。该如何发掘这六个祭祀坑?怎样才能在发掘时保护好埋藏在地下的稀世珍宝?从发现时的兴奋,到对文物保护的担忧,考古专家们深知此次重启三星堆发掘工作背后的重大责任。

  考古工作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例如对丝绸的发掘工作,从发现到提取发掘、到采取保护措施,需要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发掘过程也是不可逆的,稍有不慎,隐藏在文物上的历史信息就会被破坏掉。为此,此次发掘在前期资料记录和硬件搭建、中期文物提取、后期文物保护与研究都做了整体的统筹。

  除此之外,搭建航架实现无接触考古;数字化手段及时采集整理现场信息;声光电智能化设备实现专家远程会诊;应急保护实验室保障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同步开展同步进行。此次对三星堆的勘探是技术含量最高、规格最高,要求精度也最高的一次数字化科技考古。不仅硬件条件得以保障,考古理念也有了新的变化:采用网格法进行发掘,细致分析每一层填土,用更科学、更全面的文物测验方法进行研究。这一切,让考古学家得以发现文物承载的更多文化价值和考古价值。

  三星堆令人惊艳的数千件青铜器、金器、玉器,映证着发达的古代文明。千年前,这片土地究竟有着怎样的城市形态?社会文化发展状态如何?对于这些答案的寻找几乎和文物挖掘同步进行。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一座布局严整的古城终于清晰呈现。

  一大数小,四道城墙成合围之势。这座曾经延续了2000多年的古城给考古专家们提出了新的思考。它不同于中原文明,却为何又与中原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于三星堆的探寻不会就此停止脚步。回望千年时光,将继续揭开古蜀文明尘封的历史。(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