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4日电 (赵蕾 彭诗章)近年来,绵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竭尽全力提速增效办件,受到群众好评。仅去年在集中开展遗留问题“清零”行动中,为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4200余户,为32家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33件、涉地2540亩,按时办结率达99.1%,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四川省第二。
提升登记效率,压时办。通过强化信息集成、优化审批流程、规范要件清单、合并审核环节等措施,大幅压缩登记时限。2020年底,首次登记等一般登记业务已实现2日内办结,企业非住宅类转移登记、抵押登记等业务1日内办结,查封、注销等9项业务已实现即时办理。
集成业务流程,一窗办。密切同住建、税务等部门协作配合,制定优化“一窗受理”的工作方案,整合三部门申请材料清单,打通三部门业务流程间隙,设置不动产登记、税务、交易“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综合窗口。按照市政务局要求,细化“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工作方案,登记部门人员负责一次性收取所需全部材料,完成现场询问、头像采集等综合受理工作,通过部门网上集成统一协同办理平台,进行一次性录入(含扫描)、内部流转、自动分发后台审核。实现了进一扇门、取一次号、填一张表,一次申请,进一步提升了群众不动产交易、纳税、登记的舒适度。截至目前,综合窗口已办理各项业务42485件。
打通区域限制,就近办。按照《绵阳市压缩房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主动谋划、精心部署,积极推进不动产登记业务“同城通办”。取消原有的区域限制,统一各不动产登记受理、审核标准,企业群众可选择市内任意不动产登记机构进行业务申请,实现业务申请更自由、业务办理更规范。目前,包括存量房买卖、新购商品房买卖在内的12类41项不动产交易登记业务已实现中心城区同城通办,已办理各类业务42485件。
延伸服务平台,网上办。打造稳定便捷的不动产登记服务“移动平台”,实现指尖申报、指尖查询,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开通四川政务服务外网申请端口,实行不动产登记网上申请;持续拓展微信公众号功能,丰富完善网上咨询、预约、申请、查询、反馈等服务事项。截至目前,微信公众号已受理数据关联等业务1000余件。将登记服务场所延伸至银行网点,采取专线接入、登记人员入驻等方式,先后在工商银行绵阳分行个贷中心和建设银行绵阳分行个贷中心设立登记服务点,减少申请人银行与登记部门间往返次数。截至目前,市本级已通过银行登记服务点办理抵押登记相关业务936件。
丰富服务方式,多样办。探索推行绿色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不排队自助服务、企业身份证明材料备案服务等五个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登记需求。截至目前,共办理绿色通道100余件,上门服务10余次,受理延时服务12704件,88家开发企业、29家银行在中心完成了企业身份证明材料备案。
设立企业专窗,专门办。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登记财产指标,以信息集成的“一窗受理”模式为基础,针对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的需求,在市级房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大厅打造了“企业专窗”,实行一对一全流程服务,同时,通过部门信息共享、集成服务,与企业不动产登记相关的税费缴纳、合同网签等业务,在企业服务专窗实现了“一窗办理”,实现企业申请“一次申请、一网共享、一窗专办”。目前,企业专窗共办理业务300余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