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1日电 (吴平华 朱国强 陈露颖 )“一批在外省、市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安岳籍青年回到家乡,创建了安岳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全面抗战的八年,安岳有四万多青年奔赴国内外的抗战前线……”在安岳县融媒体中心的录音室内,每天都会响起一段段讲述安岳革命老区故事的声音。而这一段段声音,也在通过“喜马拉雅”有声读物平台传遍安岳大地。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安岳县依托本地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互联网平台资源、安岳各类人才资源,创新开展“我在‘喜马拉雅’讲安岳革命老区史”活动,通过制作推广有声读物的方式宣传宣讲安岳党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纵深开展。
优势群体讲好安岳革命故事
“我在‘喜马拉雅’讲述的内容来自《安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主要内容是抗日战争时期安岳抗日组织的建立与活动。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也再次感受到了我们安岳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险,抗日救亡的革命精神。”安岳县税务局党员廖星露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既要做好安岳本土革命故事的传播者,也要做好革命精神的践行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好务。
安岳县坚持把宣传推广安岳本地革命老区史与党史学习教育整体贯通起来,精选素材,实现内容本土化。从本地红色历史书刊《安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陈列展馆纪录资料以及革命历史事迹中精选素材,形成革命历史故事音频录制文稿,为录制音频做好充分准备。
为实现讲述声源多样化,安岳县全面发掘人才,统筹媒体人、思政老师、网宣员、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驻村工作队队员、“五老”等有党史及革命知识功底、讲解能力较强、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优势群体,结合前期确定形成的文稿,录制党史音频。截至目前,已通过驻村工作队队员以及县融媒体中心播音主持等人员,录制“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安岳的建立-五四运动前后的安岳”等音频30期。
用活载体实现宣讲全面覆盖
有了优质的音频资源基础后,安岳县大力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力“喜马拉雅”APP平台,开通《我在‘喜马拉雅’讲安岳革命老区史》《红色历史讲述》专栏,把录制的党史小故事音频于每个工作日上传至专栏中,利用各级各部门党组织微信群、党员干部朋友圈等推送音频链接;发挥原有的“村村响广播”作用,定时在各行政村播放录制音频,并通过安岳融媒APP、安岳发布、“红色记忆”网上展馆、FM98.0柠都之声等平台转载播放,向广大干部群众推广,实现推送多元化。
与此同时,安岳县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大调研大走访工作,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对点帮助,一对一指导群众如何在推送的音频链接中“一键收听”,并带动不会用手机、视力差的老龄党员通过村级广播等方式进行学习,使党史学习教育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形成“人在哪里,党史宣讲阵地就在哪里”的新模式,实现宣传精准化,打通农村党员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所录制音频在各个平台的播放、点击收听量已突破100万人次,惠及干部群众超过30万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