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9日电 (刘建平 谢佳蕾)“小区附近干净多了,再也没有污水横流了。”“环境好多了,蚊虫都少了。”7月28日,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的水电路小区的居民们看着整洁的街道由衷地说。

水电路小区污水管网因年久失修,管网堵塞、破损,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环境。不久前,这个“老大难”问题被摆上了“有事来协商”议事厅,通过政协委员发动各方力量,共同谋划破解之道。仅仅1个月,小区卫生环境就大变样,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这只是利州区政协把协商“触角”延伸到基层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政协委员们通过“有事来商量”协商平台聚焦中心大局,聚焦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协商议政、建言献策,切实将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建设美丽利州贡献政协力量。
聚焦“小切口”服务“大民生”
“公厕这个问题事情虽小,但对老百姓的影响却很大,他们解决了我们的烦心事,给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提起“有事来协商”平台,东坝街道天立学府华庭小区居民李刚指着崭新的公共卫生间夸赞道。
天立学府华庭小区地段处于学校、商业圈附近,每日人流量大。但由于设计瑕疵等原因,小区的公共卫生间迟迟未交付使用,给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区政协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后,确定协商议题,搭建议事协商平台,邀请政协委员、社区居民代表和乡贤代表就公共卫生间交付使用问题进行协商。最终提出,对照《公共卫生间设计标准》,督促业主单位对小区两个公共卫生间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整改方案和装修设计方案,切实推动群众最急最盼最怨的身边“小事”得到有效解决。
“解决好协商什么,是平台建设的首要环节。绝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事事想管、事事管不成功,我们重点选择切口小、关联广、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开展协商,突出‘关键小事’的特点。”利州区政协副主席刘晓红介绍,区政协重点聚焦基层党政工作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通过“党政点题”“政协选题”“委员荐题”“广泛征题”聚焦民生、聚焦热点,用“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构建“新机制”走活“一盘棋”
“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把是否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是否解决实际问题、是否满足群众意愿作为评价标准,努力走出一条基层协商民主规范化、特色化、常态化发展的现实路径,真正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在近日召开的利州区“有事来协商”现场观摩推进会上,利州区政协主席张宗虎掷地有声。
如何让“有事来协商”平台真正暖到群众心坎上?利州区从人员、阵地、机制着手,高起点谋划、强马力推动。利州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区委印发《实施意见》;利州区委书记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安排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进入领导小组;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原则,在全区14个乡镇(街道)设立“联络委”,由分管党建工作副书记担任主任,政法统战委员担任副主任,在“人”的问题上做足文章,确保了工作顺利推进。
为了让“有事来协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行,利州出台《“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的运行办法(试行)》《“有事来协商”协商议题遴选办法(试行)》《基层协商议事会议事规则》等系列规章制度编印成册。同时,在保证“全体会议广泛协商、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常委会重点协商”的基础上,创新设立基层小微协商平台,在14个乡镇(街道)设立“协商议事室”,每个“协商议事室”在1—2个村(社区)、园区等建立议事会、委员之家、委员工作室,依托片区委员活动小组就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就近就地开展各类协商。
截至目前,全区收集到的13个小微协商议题已全部进入协商环节。(完)